■记者 项颖 通讯员 沈依依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瑞安调解中心(以下简称“瑞安调解中心”)办公室,墙上悬挂着十面锦旗,红绸金字间,每一针每一线都绣着一段温情的助企故事——它们来自不同国家的贸易纠纷现场,出自不同企业负责人的真情实感,更见证着全国首个县级涉外商事调解中心如何为全球瑞商撑起“防护盾”。其中,三面因顺利化解各类国际贸易欠款纠纷而送上的锦旗,清晰勾勒出这场“破浪护航”的硬核实力。
“涉外纠纷找贸促,以前出海像走夜路,现在身后有了瑞安调解中心这座灯塔,心里有了底气。”采访中,一企业主的话语道出了该中心的价值内核。
作为全国首个县级涉外商事调解中心,瑞安调解中心不仅为出海企业化解燃眉之急,更让全球瑞安人在国际贸易的风浪中稳住了航向。目前已累计为企业挽回损失超3.2亿元,成为瑞商闯荡全球市场的“定心丸”。
跨国温情+法律底线 一个月拽回破产边缘的企业
翻开2022年的财务报表,100.3万美元的应收账款像块巨石,压得瑞安一贸易公司负责人陶先生喘不过气。合作多年的美国老客户拖欠货款已超半年,企业资金链濒临断裂。“账款再不到位,企业马上面临着破产的风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陶先生仍心有余悸。
收到企业的“求救信号”后,瑞安调解中心迅速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调解员率先打出温情牌,先以“老朋友”身份寄出履约敦促函,字里行间尽是多年合作的温情细节。但温情牌似乎没有奏效,美方企业依然以“资金困难”拖延付款。瑞安调解中心立即改变策略,随即亮明法律底线:“拖欠将影响企业信用黑名单及全球业务。”软硬兼施之间,美方企业态度逐渐转变,调解员还贴心地为美国企业定制分期付款方案。
1个月时间,调解顺利完成,美方企业接受分期付款的方案。随着欠款陆续到账,陶先生放下了心中的大石,他为瑞安调解中心送来锦旗时激动地说:“是你们给了我们企业第二次生命。”
20天穿针引线 破解非洲信用证“卡壳”困局
“货卸了,钱却卡在银行,没了这笔钱,企业发展举步维艰!”2023年2月,瑞安一汽配公司负责人谢先生拿着埃塞俄比亚银行的拒付通知急得满头大汗。3万多美元的货款因当地外汇管制收紧,卡在信用证结算的最后一环。
详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瑞安调解中心调解员凭借经验,直接略过耗时耗力的跨国诉讼,玩起了巧心思。他一边联系中国驻埃塞俄比亚经商处核实政策,向当地银行发出官方背书的敦促函,一边用微信给银行相关负责人算“明白账”,讲清“快速结清的合作红利”,以及拖欠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瑞安调解中心介入调解的第20天,全额汇款到账。“没想到不用跨国打官司,难题就能轻松解决。”在谢先生送来的锦旗上,“专业高效”四个字显得格外醒目。
品牌授权“变废为宝” 义乌瑞商收获双赢路
2025年年中,瑞安贸促会工作人员在杭州参加学习时,收到了在义乌办厂的张先生的求助电话,因德国客户付了30%定金后突然毁约,价值2.73万美元的定制货物堆成小山,印着对方商标的货物转卖侵权、积压则企业面临破产。
“张先生通过省商法中心联系到我们,电话里都能听出他的绝望!”调解员回忆道。
面对侵权与破产的局面,调解员创新思路,跳出“全赔或全亏”的死胡同,想出“利润返点+品牌授权”方案:由德国公司支付8000美元补偿,以品牌授权的方式委托中方处理货物,并在后续合作中弥补本单损失。
最后一笔款项到账后,张先生马上给瑞安调解中心送来锦旗,他笑着说:“本以为要撕破脸,没想到还保住了长期合作!”
记者手记:
三面锦旗背后,是瑞安调解的“破局密码”:纵向串联省、市、县贸促会资源,横向联动百余个海内外机构的“调解矩阵”;刚柔并济的“策略工具箱”,以不同的方式对恶意拖欠者亮法律红线,对合作意愿者寻利益平衡点;从纠纷调解到风险预警的“闭环服务生态链”,让服务不止于“救火”,更成为企业出海的“导航仪”。
如今,这份服务已从瑞安企业辐射至所有在外瑞商,200余家瑞企及在外瑞商在调解机制护航下稳健前行。正如采访中企业所说:“涉外纠纷找贸促,以前出海像走夜路,现在身后有了灯塔,心里有了底气。”这束来自瑞安的调解之光,正照亮更多瑞商的全球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