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严小章 黄丽云 通讯员 李文剑 张适意)近日,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的公示列表中,瑞安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碳汇造林项目赫然在列。这是浙江首个在该平台挂牌公示的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造林碳汇项目,标志着我市3.78万亩“林海”即将叩响全国碳汇市场大门。
我市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01.5万亩,森林面积94.6万亩,森林覆盖率47.03%,是名副其实的“碳库”,发展碳汇经济优势显著。此次公示的CCER造林碳汇项目,选取2020-2022年新造林地块3.78万亩。在40年计入期(2021年1月1日至2060年12月31日)内,预计总减排量62.7万吨二氧化碳,年均减排15674.8吨。
CCER造林碳汇项目减排量可抵消减排企业的碳排放清缴配额,市场潜力巨大。“按当前市场行情估算,总价值超6000万元。”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意味着,这片林海每年能“挣”约150万元“碳收益”,相当于在每棵树上装了“摇钱袋”。
这份亮眼的“碳成绩单”背后,是一年多的铺垫。2024年1月,市资规局与国投集团瞄上了2020-2022年新增国土绿化成果,盘算着让这些林子“变现”,联合谋划启动了CCER造林碳汇项目。去年3月,市政府专题会议通过相关议题,到8月敲定项目开发委托,今年7月19日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成功开户,7月23日实现全省首个挂网公示,公示期20个工作日。
“我们将严格按照CCER林业碳汇开发的方法学要求,加快完成项目登记、减排量核算等后续环节,力争早日实现全国范围内交易。”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盘活森林资源固碳释氧的生态价值,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助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下步,我市将持续探索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市场价值的路径,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双碳”工作贡献瑞安经验。
从山间造林到云端交易,作为全省第一批林业增汇试点县,我市早已小试牛刀:2023年,温州首批林业碳汇认购签约,打开了温州市场;2024年开发的4987吨林业碳汇(碳普惠)全部交易或捐赠,交易市场拓宽至浙江全省范围,其中900吨捐赠给了杭州亚运会。
据悉,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平台是国家生态环境部主管的温室气体交易平台,于2025年1月启动交易运行。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成交量达188万吨,成交额突破1.57亿元,通过市场化机制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