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上半年,我市以6.9%的GDP增速领跑温州“三区两市”,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既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有新兴动能的持续发力。行至半山不停步,中流击水再出发。我市经济如何在今年下半场续写精彩?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经济半年报系列报道,解码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形”与“势”。
本报讯(记者 贾洁楠)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12.9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位居温州“三区两市”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6和1.1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市扛起“大县挑大梁”的担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经济发展“期中答卷”。
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上半年表现尤为亮眼。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74.6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我市经济体量大,顶着去年的高基数,还能够保持高速增长,实属不易。”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道。
以浙江铁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印公司”)为例,这家新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其汽车尾门电动撑杆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型号覆盖面占市场95%以上。该公司负责人温一波介绍,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逐渐扩大,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变化,调整研发方向,预计今年产值增长率可达25%,出口量保持40%以上的增速。
上半年,在工业制造业领域,我市传统主导产业表现突出,汽摩配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1.3%,机械电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8%。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中创新开拓,无数像铁印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迸发出大能量,支撑起我市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和16.6%,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凸显产业转型升级成效。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政策效应释放活力。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是温州“三区两市”中唯一一个正增长的地区,可见其含金量之高。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高达50%,连续4个月位居全省制造业投资大县首位;高新投资连续19个月增速高于温州。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有力,2号海上风电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顺利开工,为后续经济发展打基础、增后劲。此外,“两重两新”政策持续发力,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4.5%,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我市改革成效全面显现。在上半年5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有5项居温州第一,12项居温州前三,38项高于温州平均。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我市工业经济的坚实支撑、项目攻坚的强势突围,以及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