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丹丹 通讯员 薛旻翔
清晨的仙甲季河道旁,居民们悠然晨练,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岸边的绿意,充满生机与活力。很难想象,4个月前,这里还是垃圾堆积、河水发臭的“问题河道”。这样的变化,源于莘塍街道人大工委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着力点,创新打造“民生瞭望”品牌,构建“民情瞭望塔”工作机制,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让辖区环境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更加舒心。
从“问题河道”到“生态美景”
“河道水质在两周时间内从Ⅳ类提升至Ⅲ类标准,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莘塍速度’。”近日,莘塍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市人大代表来到仙甲季河道旁进行“回头看”,眼前的变化让代表们由衷赞叹。
今年3月底,莘塍街道人大工委通过街道议政会收集建议,以及群众进站反映问题,了解到仙甲季河道存在河岸垃圾堆积、河水发臭等问题后,迅速督促街道治水办开展清淤治理,并通过“河长+代表”双巡查制度加大日常维护力度,使得水质显著改善。
如今的仙甲季河两岸,已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昔日的“脏乱差”现象不复存在。莘塍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说,为了确保水质稳定达标,街道还建立起长效治理机制,通过持续优化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污染源管控、完善监测预警系统等综合措施,使河道水质在晴好天气条件下能够达到Ⅱ类标准。
紧盯水体生态保护和改善工程、河道清淤及护岸修整工程,是莘塍街道推动人大工作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的惠民成果之一。今年以来,该街道人大工委通过监督街道十大民生项目进度,要求相关科室每月报进度,促使街道投入194万余元,累计完成39处管网治理,辖区排水能力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了东莘锦苑、振兴大桥等关键区域的管道堵塞和污水溢流问题,雨季积水现象明显减少。
此外,该街道人大工委还推动“一把扫帚”公司实现河面与路面联动保洁,每月两次集中清理河面垃圾、藻类和杂草,莘塍街道人大工委每季度派出两名以上市人大代表进行“回头看”,让群众直观感受到水更清、路更畅、生活更舒心。
创新机制让民意直通决策
民生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效的民意收集和反馈机制。今年以来,莘塍街道人大工委立足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着力点,创新打造“民生瞭望”品牌,构建“民情瞭望塔”工作机制,强化民生实事项目及时预警和全周期监督,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和有效解决。
以“网格连心”为切入点,该街道人大工委将人大代表嵌入辖区内的网格单元,打造了“代表驻站—网格议事—问题销号”闭环体系。“我们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议事主阵地,实行代表每周三进站值班机制,结合代表岗位,在村社办公楼、工业园区附近设立流动议事点,开展‘网格民生议事’活动。”莘塍街道人大工委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该项活动精准对接旧村改造、设施维护等民生诉求,街道累计形成调研报告4份,收集意见建议27条。
围绕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该街道人大工委邀请街道各科室对民情民意、议政建议等进行分析研判,并形成科学可行的分级处置标准,建立一般事项7日办结机制,复杂问题启动“代表+部门”会商,重大民生项目由街道党工委挂牌督办办理机制。目前已按时办理30余件民情民意,针对九里汇历史街区改造提升等事项开展3次协商活动。
结合“民生瞭望塔”全周期管理模式,莘塍街道聚焦民生实事项目落地难、见效慢等问题,建立从过程监督到效果评估的闭环监督机制,开展民生实事项目进度半年度跟踪总结座谈会和年终满意度测评,并邀请街道分管领导、相关科室人员进站与代表面对面协商,现场就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进行沟通与讨论。
此外,该街道人大工委还组织人大代表对年度票决产生的10项民生实事工程开展专项督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个,上半年推动超过半数的民生实事项目超额完成,实现“纸面规划”到“地面实景”的高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