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娜 蔡自祥 见习记者 陈小斌
近日,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曾备受期待的我市各地百姓健身房,如今有不少正陷入尴尬境地:开放时间错位、器材损坏失修、位置难寻……这些由政府投入建设的惠民设施为何遇冷?背后的运营困局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记者的探访。
开放时间错位、设施维护滞后成突出问题
7月22日19时许,这个时间段本该是市民运动的高峰期,但记者在莘塍街道仙甲社区百姓健身房看到,这里大门紧闭,门口标牌显示开放时间为8:00至16:00,并注明“晚上不开放”。此前,有市民在“瑞网议事厅”建议该健身房在晚上开放,相关部门虽回复“会根据需求临时调整”,但实际上晚间时段仍未开放。次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仙甲社区百姓健身房,看到这里空间宽敞,设施齐全,但跑步机、乒乓球桌等部分运动器材以及地板上都积了一层灰,可见平时使用率不高。
仙甲社区百姓健身房为什么晚上不开放呢?带着这一疑问,记者来到仙甲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了解情况。
该合作社工作人员解释,村里仅有7名工作人员,日常事务繁忙,实在没有多余精力兼顾百姓健身房的夜间管理。他还解释道,百姓健身房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该健身房免费向村民开放,但水电费、器材维护及保洁等费用需要由村集体承担,而且以前晚间开放时曾出现过老人随地吐痰、儿童破坏器械等不文明行为,管理难度大。综合这些因素,他们最终将百姓健身房的开放时间定在白天,晚间不再开放。
记者走访发现,百姓健身房晚上不开放的问题并非个例,在多个社区、村居都存在类似情况。例如汀田街道汀八村的百姓健身房,开放时间同样仅设在白天。
那么,百姓健身房的开放时间有统一的规定吗?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建设管理科科长吴剑介绍,根据相关规定,百姓健身房除法定节假日外全年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其中晚间至少开放2小时,以便市民工作之余进行锻炼。但实际运营中,部分社区、村居在人力、财力上存在困难,夜间时段的安排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下一步,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将积极协调、协助相关单位维持百姓健身房正常可持续地运行。
除了开放时间错位问题,部分百姓健身房还存在维护滞后与管理松散等问题。上望街道薛前村村民林女士向记者反映:“健身房平时没有怎么管理,运动器材损坏比较严重。比如高位下拉器的绳索已经坏掉了,门禁系统本来是扫码自动开门的,现在完全失灵了。”
记者在鲍田一处百姓健身房探访时也发现存在类似问题。该健身房面积约50平方米,只摆放着3台器械和2只哑铃,上面都积了灰。“部分器材确实存在缺失和老化问题,我们已计划安排专人维护,并补充新器材。”该健身房相关负责人章立早说。
记者实地走访时,遇到了想找百姓健身房锻炼的市民何先生。他说自己平时有在商业健身房锻炼的习惯,今天休息,本想就近体验一下百姓健身房,结果按照导航找到安阳街道广场社区宏瑞大厦百姓健身房时,发现这里大门紧闭。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冯芝卉解释:“出入健身房的大门门框塌了,考虑到居民的安全问题,所以暂时关掉了。”
冯芝卉坦言,运营宏瑞大厦百姓健身房时,他们也碰到了不少困难。由于场地设在架空层,楼下锻炼产生的噪音经常引发楼上居民投诉,因此规定20时30分后禁止入内健身房。为了盘活场地,社区曾尝试引入第三方机构,免费提供场地,允许机构自主收取课程费用,只要求其负责场地打扫。但即便如此,接连4家机构都没能在这里生存下来。
冯芝卉分析原因称:“我们这边为什么会没人喜欢来此锻炼?该场地空间较小,器材种类有限,缺乏淋浴设施,锻炼完你只能满头大汗地回家;并且和居民楼离得很近,无法播放音乐营造健身氛围,锻炼者只能佩戴耳机,这些都影响了用户体验。”这些客观条件限制使得该健身房难以吸引更多市民前来锻炼。
吴剑介绍:“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每年会不定期地对百姓健身房的开放运营等情况进行巡查,对于发现没有按照三方协议执行的单位,我们会督促其及时整改。同时,对于群众反馈的百姓健身房运营管理等问题,我们也将第一时间跟建设单位沟通,确保群众得到便捷、高质量的健身体验。”
地址标注混乱加剧使用障碍
除了开放时间错位、设施维护滞后外,不少百姓健身房地址标注不清也给居民带来了困扰。记者通过高德地图App搜索发现,我市标注的百姓健身房不足10家,“瞰瑞城”小程序虽显示有53家,却存在信息不准确的问题。7月25日19时许,记者根据导航就近前往上望街道薛前村百姓健身房。根据地图上显示的地址,记者到达薛前村文化礼堂三楼时,发现这里大门紧闭,周边也没有任何“百姓健身房”的标识。次日10时许,记者又来到薛前村文化礼堂三楼,发现这里并不是百姓健身房。
经过多方打听,记者在村民的指引下穿过一条小路,来到了薛前村文化礼堂分礼堂,该村的百姓健身房就在分礼堂城市书房后面的二楼。类似导航信息与实际地址不符、位置难寻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安阳街道景隆佳苑、东方商务广场、锦湖街道虹北锦园的百姓健身房都藏于小区居民楼里,但导航信息并没有显示具体的栋数和楼层。“百姓健身房建设在这里面,又没有指示路牌,谁会过去呢?”一位村民无奈地说。
吴剑解释,当时建设时可能有部分社区、村居未及时更新地图信息。为解决这一问题,温州市体育局今年推出了“百姓运动码”小程序,供市民查询周边公共体育设施。但记者实测发现,“百姓运动码”小程序上同样存在信息不全的问题,部分百姓健身房的地址仅精确到街道或乡镇,且历史与当日人流量均显示为0。
[编后语]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大力推进百姓健身房、球场等建设,进一步改善基层公共体育设施条件,完善市民“十分钟健身圈”。目前,全市建有百姓健身房116家。然而,在快速推进建设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实,百姓健身房的存在意义不在“免费”,而在“便利+体验”,只有当管理者的“方便”让位于使用者的“便利”,真正契合群众生活作息、满足多元健身需求、提供舒适运动环境的健身房,才能让这些便民设施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健康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