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枫枫
瑞安市高楼镇,走出了一位让中国网络文学圈瞩目的“90后”作家——陈俊,笔名“浙三爷”。他曾高中辍学,如今却成为知乎总榜TOP1作家,多部作品长期霸榜各大平台,被《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他的逆袭故事,正如他笔下的悬疑小说一样充满戏剧性。
从2014年在黑岩阅读网崭露头角,到2021年后在知乎平台持续霸榜,陈俊的创作历程见证了中国网络文学从PC端向移动端、从长篇小说向短篇故事的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以惊人的创作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了中国悬疑文学领域的标杆人物。
【人物名片】
陈俊,笔名“浙三爷”,1994年出生,瑞安市高楼人,知乎头部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网络作家协会理事、瑞安市网络作家学会副会长。2014年至2017年,其作品常年位居黑岩阅读网榜首;2021年至2025年,他创作《浙三爷鬼故事》《若有生路,谁愿犯罪》《浙三爷极恶都市》和《时空缉凶》三部曲等多个专栏故事,全部登上知乎排行榜第1名,常驻排行榜5年,至今仍霸榜知乎总榜TOP1。
艰难童年 初现天赋
1994年,陈俊出生在高楼镇一个普通家庭。高楼镇位于瑞安市西部山区,经济相对落后,父母便带着他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塘下镇谋生。
幼年时,陈俊的写作天赋便开始显现。小学三年级时,老师临时要求参加演讲比赛的学生准备演讲稿。当时,完全忘记此事的陈俊急中生智,临场编造了一个少年偷窃名著《水浒传》的故事。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即兴创作的故事在那次演讲比赛中获奖了。
“那可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创作的魅力。”陈俊回忆道,那次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文学创作的种子。上初中二年级时,学校为凑足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人数,把学习成绩平平的陈俊“拉来”充数,但他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全校唯一获得该大赛全国奖项的学生。这个意外的成功让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由于种种原因,高中一年级那年,陈俊做出了辍学的决定。“那时候家里经济困难,我学习成绩不好,压力很大。”他回忆。
底层磨砺 人生转折
辍学让陈俊提早踏入了社会,在随后的几年里,他辗转于各种一线工作岗位:车间工人、打包工、服务员、外卖员…… 几乎尝遍了闯荡社会的艰辛。
“送外卖时一单只赚0.5元,拼命跑一个月也只赚1500元。”陈俊说。最困窘的时候,他住不起出租屋,只能在24小时营业的ATM机房里过夜。为了省钱,他买最便宜的泡面,用价格3.5元一只的“热得快”烧热水……这些经历,后来都成了他创作的宝贵素材。
2013年是陈俊人生的转折点。这年,他遭遇了第三次车祸,这起事故让他开始认真思考人生方向。“被车撞倒在地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陈俊说,伤愈后,他辞了外卖工作,决定追寻自己的写作梦想。
通过朋友介绍,陈俊进入了一家网络文学工作室,从最基础的代写工作开始做。写1000字得4元的微薄报酬,他却甘之如饴。在狭小的出租屋里,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写作,仅仅两周便将日更字数从1.5万字提至2.5万字,最多时一天可写下5.6万字。
“每多写1000字,就能多赚4元。”他最初的目标很简单:月入过万元,但他的心底始终憋着一股劲——要写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创作高峰 风格形成
2014年,积累了足够经验后,陈俊开始以“浙三爷”的笔名创作个人小说。凭借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紧凑的情节设计,他的作品很快在黑岩阅读网崭露头角,并迅速积累了大量读者。
2021年,陈俊敏锐地察觉到互联网内容消费习惯的变化,开始将创作重心转向知乎平台。他的《时空缉凶》系列悬疑推理小说一经发布就引发轰动,仅上线5天阅读量就突破百万,超过3万人追更。这部18万字的长篇悬疑作品,他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创作。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因酒驾绕路提示而引发的悲剧,小说主角因妻子意外身亡,在“未来人”指引下化身暴力执法者,专门猎杀酒驾、抢劫等犯罪嫌疑人的故事。作品融合科幻、悬疑与犯罪元素,通过主角以暴制暴的行为模式,探讨社会现实中的正义话题,展现朴素正义观与法律制度的冲突。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悬疑性,更在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我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绕路提醒。”陈俊解释道,一个同学在朋友圈里提示某条路查酒驾,喝了酒的朋友记得绕开这条路,“我寻思着这是在帮助‘恶人’,如果喝了酒的人绕开这条路后出了车祸,那无辜的人岂不是很冤枉?”
此后,《时空缉凶:罪恶之地》《时空缉凶:起死回生》《浙三爷鬼故事》《若有生路,谁愿犯罪》《浙三爷极恶都市》等作品接连登上知乎排行榜第1名,常驻榜单长达5年。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通过悬疑的外壳探讨社会问题,形成了独特的“浙三爷风格”。
创作方法 行业观察
目前,陈俊已累计创作2000多万字,相当于100多本20多万字普通书籍的体量。
“我的创作秘诀就是看新闻。”陈俊说,“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编剧。”他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浏览各类新闻和社会热点,从中寻找创作灵感。这种取材于现实的方法,让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性。
在网文浪潮中,陈俊始终保持着对行业现状的清醒认知。深耕行业10余年,他认为,当前正处于从传统网文向短视频内容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就像从诺基亚时代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一样,创作者必须适应新的内容消费习惯”。
但他也提醒年轻创作者不要盲目追逐热点:“没人能预测什么样的作品会受到市场青睐。与其花时间研究改编技巧,不如专注于讲好故事。”这种对内容本质的坚持,或许正是他能够持续创作出爆款作品的关键。
对于短剧改编热潮,陈俊持谨慎乐观态度。他有多部作品被签约改编,近期就有6部作品同步开拍短剧。“改编是把双刃剑,既能让作品获得更大传播,也可能偏离作者的创作初衷。”他认为,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好故事的核心价值永远不会改变。
社会责任 寄语来者
随着社会影响力的扩大,陈俊的身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今的他不只是一名高产作家,还是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网络作家协会理事、瑞安市网络作家学会副会长。
“这些身份意味着更大的责任。”陈俊说。在他看来,网络文学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
对于有志于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年轻人,陈俊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写作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重要的是保持对创作的热爱和坚持。”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陈俊感慨道:“辍学的经历曾经让我痛苦,但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命运馈赠的礼物。我还感悟到,创作不要去听别人的建议,在创造出一番成绩之前,闭上嘴巴,默默去做,不要给别人打击你热情的机会,努力去做总会获得一份回馈。”
【记者手记】
从辍学少年到中国悬疑文学标杠人物,陈俊的逆袭之路印证了一个真理:生活的磨难可以成为创作的养分。“命运在关上门的同时,总会打开一扇窗”,正如这句话所言,打开那扇窗的钥匙,正是他对写作始终不渝的热爱与坚持。
在流量为王、内容快餐的时代,陈俊的成功提醒我们:真正的好故事永远有市场。他的经历也证明,只要有足够的才华和毅力,平凡的人生也能书写出不平凡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