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丽云 通讯员 胡叶
日前,《四海创生——事功学说与温州华侨经济》(以下简称《四海创生》)出版座谈会在浙江大学举行。来自全省的社科界、侨界等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这部融合学术思想与经济实践的专著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寻永嘉学派“事功学说”与温州华侨经济的深层关联,凝聚“以文化基因赋能区域发展”的广泛共识。
聚焦温州华侨经济
《四海创生》以文化基因解码经济密码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永嘉学派的研究与传承,大力实施瑞安文化研究工程,《永嘉学派丛书续编整理与研究》入选省文化研究工程,推进永嘉学派年表梳理、孙诒让办学调查等27项重点项目,推出《永嘉学派·奇缘》漫画绘本、《永嘉学派与温州历史文化研究》和《永嘉学派300句》等作品。
作为我市文化研究工程的重要成果,《四海创生》由瑞安本土学者金庆伟完成。全书以永嘉学派“义利并重、经世致用”的核心理念为理论框架,通过剖析温州华侨群体的经济发展轨迹,将永嘉学派“事功学说”与当代经济行为相结合,探讨温州人如何以务实创新、敢闯敢拼的精神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商业网络,既分析了华侨经济对温州本土发展的反哺作用,也揭示了事功思想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转型与生命力。
据介绍,金庆伟深耕温州华侨研究领域多年,此前已出版《出海记》《向南的温度》等著作。其中,2022年出版的《出海记》以“一带一路”为背景,通过15位华侨的真实故事构建了“温州人海外奋斗史”的叙事框架,而《四海创生》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理论升华——从具体案例中提炼普遍规律,完成了从“文学叙事”到“学术阐释”的跨越。
为了这部著作,金庆伟自2016年起足迹遍布十几个国家,累计采访上百位海外侨领,收集了海量一手素材。“温州人的流向往往预示着新经济热土的崛起”——这句写在书首的题记,正是他对华侨群体敏锐洞察力的生动总结。
《四海创生》全书的架构精巧而有序,共分为六章,分别为“温州华侨经济的前世今生”“温州华侨经济的学理基础”“温州华侨经济的独特路径”“温州华侨经济面临的时代挑战”“在弥纶通变中突破和创生”“结论与启示”,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专家学者齐聚
探寻事功学说与华侨经济的深层关联
永嘉学派的“义利并重”“经世致用”思想,是解读温州模式的哲思密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理论富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陈锦海说,要进一步深化瑞安文化研究工程,深入挖掘永嘉学派的深厚底蕴,从经济思想、共同富裕等多方面多角度研究永嘉学派的当代价值,赓续历史文脉,赋能地方发展。
温州有83.6万海外华侨华人,我市作为温州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拥有18.6万海外侨胞,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独特的“瑞安侨团”文化。“这部将地域思想史与华侨经济结合的专著,进一步巩固了温州及瑞安作为‘全国重点侨乡’的学术地位。”在座谈会上,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办主任陈小芳说,《四海创生》首次系统论证了永嘉学派与华侨经济的内在联系,为侨务工作提供“文化基因—商业实践”的理论框架,尤其对侨资回归、侨企创新等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也能增强海外侨胞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
座谈会上,多位权威学者高度评价该书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潘士远指出,《四海创生》将温州人出海历程与永嘉学派思想紧密关联,是人文经济学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书中通过数百个调研案例,揭示了“义利并举”思想如何转化为华侨经济的灵活、创新特质,印证了文化基因对经济行为的塑造力。
“我看到了事功学说在温州华侨经济中的生动实践。”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张一力说,这本专著与传统研究文献不同,可读性和故事性更强,理论的说明很有亲近感,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也更能解释为什么能够产生温州模式,以及温州模式在全球化浪潮下的海外扩展。
“这既是经济学的研究,也是历史学的研究,是文学与经济的交汇,塑造了鲜活的温州华侨形象。”浙江工业大学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院副院长叶瑞克说,本书清晰揭示了温州人闯荡海外、适应市场的特质源于永嘉学派“务实求功”的文化底蕴,从文化视角解读企业家精神,填补了学术空白。
浙江省网络作协主席曹启文则认为,《四海创生》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典范。它不仅为温州华侨经济提供了理论注脚,更启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正是激活区域发展动能的关键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