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云江助学”活动的把关团队,马屿镇红十字会爱心志愿服务队一直奋战在爱心助学第一线。而这支队伍的负责人姚笃树,正是“云江助学”在全市23个乡镇(街道)推行的联审联办机制中,把守第一道审查关口的典型代表。13年来,他带领团队通过面对面交流、实地走访,严格把关,确保每一笔助学金都精准送达到最需要的家庭,成为困难学子求学路上的“及时雨”。
受访对象:姚笃树
职务:马屿“爱心之家”负责人、马屿镇红十字会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
2011年的夏天,我无意间在网上刷到了瑞安困难大学生资助的活动,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加入。当时正好被安排到马屿片区,我开始走访申请助学金的困难大学生家庭,审核他们的资格。
其中有一户家庭,让我至今难忘。我根据申请表的地址绕了好几圈,愣是找不到门,当时我握着电话,有点发懵:“我连门都找不到,能出来接一下我吗?”这时,一个身影从稻草堆里钻出来,边上掩着的一块旧木板就是这户人家的门。那一刻,我被深深触痛,回瑞安的路上,那扇简陋的木门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几天后,我郑重地对妻子说:“马屿还有太多困难的人没被发现,没人帮助,我想去当这个引领者,把社会上的一些力量和爱心带到马屿去。”
这一去,就是13年。2012年,我们咬牙关掉了在瑞安办得正红火的培训机构,夫妻俩正式扎根马屿,成立了“爱心之家”,协助马屿镇红十字会走访审核困难家庭的资格,我也成了“云江助学”的专职“爱心探路人”。每年七月下旬到八月初,暑气蒸腾,我们走遍乡间小道,叩开一户又一户申请助学金的家庭。作为土生土长的马屿人,我很熟悉附近村落,走访起来方便些,一年下来总要跑上几十户,甚至上百户。
这么多年的审核,我心里有一杆秤:首先看房子,必须是老旧屋子,家里没有冰箱和空调,更别提汽车、金饰、高档手机了。作为“联审联办”的第一道关口,我必须拥有火眼金睛。有一年,我看到申请材料写着“家境困难,住老屋”,结果到了才发现对方住的是一栋别墅。我们就向上级汇报,建议取消其申请资格。我们还要走访申请家庭的邻里,摸清申请人有没有隐瞒的房产。爱心,必须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这就是我们“第一关”的责任。
还有一户人家,也让我印象深刻。当时其家里的情况让我很震惊:一只悬挂的白炽灯泡是唯一光源,家里没有电器,也没有厨房、卫生间,木板拼成的桌子上,盖着半个破旧的菜罩。学生的母亲掀开罩子,里面是仅存的四分之一的西瓜,但她坚持要切给我们吃。那一刻,我和同行的志愿者都忍不住落泪,那一块西瓜,可能就是他们全家当晚的菜。
13年里有不少人疑惑,会问我:“你当年放弃那么好的收入,图什么呢?”我的回答很简单:“这是我的爱好。”就像当初触动我的,不仅仅是贫困,更是那份深藏于困顿中的淳朴善意——那户人家捧出仅有的西瓜,那份心意,千金难换。
做公益,最让我欣慰的是,爱会流转。当年被资助的孩子,有的保研深造,也有的当了老师,前两天还回到“爱心之家”来看我们,甚至跟着我们一起参与困难学生的助学活动。他们现在或许没多少钱去帮助别人,但用心用行动回馈了当年的帮助。我和妻子看在眼里,心里特别暖,也特别有成就感。
从2012年扎根马屿至今,在“云江助学”的这条道路上,我从未停步。作为土生土长的马屿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阳光照进马屿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让每一个困难学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