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是红色根脉的鲜活延续,是革命圣火的虔诚传承,是少先队员胸前最亮的标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6月,我跟随瑞安团市委组织的市红领巾学院第十三届队长学校湖南红色文化研学营,踏上了五天四夜的红色旅程,在湖南的土地上触摸历史的温度。
那些天,我们参观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故居,追寻伟人足迹、缅怀伟人功绩;参与飞越丛林探险,走进长沙雷锋纪念馆,探访湖南博物院、岳麓书院、湖南大学,夜游湘江……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承载了毛主席深厚情感的滴水洞。
那天,韶山的晨雾尚未散尽,我们的大巴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滴水洞便以一种近乎谦逊的姿态出现在我的眼前。没有恢弘的牌坊,没有喧闹的导览解说,唯有一泓清水自岩壁悠悠渗出,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故事。
一进洞口,我看到头顶上清澈的水珠从高高的岩顶上一颗一颗地滴落下来,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些水滴已经滴了上千年,甚至更久,最终在坚硬的顽石上凿出深深的凹坑。说不定毛主席说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感悟就是从这里来的。我望着凹坑,心猛然一震:学习何尝不是如此?难题是硬石,作文是岩壁,考试是漫漫长路,唯有像水滴般执着,一下下“砸”,才能凿出进步的坑,蹚出成长的路。
再往里走,就可以看到三间白绿相间的小屋静静伫立,毛主席当年住在最大的一号楼,楼内保留了他生前的生活痕迹,有主卧、会议室、餐厅、书房……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毛主席酷爱读书,就连卫生间里都放着一张小小的书桌!讲解员阿姨说,毛主席为了不浪费时间,时常在上厕所时捧上一本书,细细品读。我盯着书桌,眼前似乎浮现那些寂静的清晨与黑夜,在毛主席居住的一号楼里,墨香和书香交融着,这位伟人的知识就这样一点点沉淀,使之为后来制定很多重大决策奠定了基础。原来,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分秒必争的积累,把零散的光阴,熬成照亮前路的光。
我们站在滴水洞前面的小屋里,盛夏的风裹着清凉,开门可听泉水叮咚,开窗可观群山挺立,与花鸟竹虫为伴,好一个远离尘嚣冬暖夏凉的舒服之地。毛主席选在这里思考,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能让人沉下心来。旁边的展板上还有很多毛主席与乡亲们亲切地话家常和劳作的照片,这些照片让我们看到毛主席深爱着这片土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或许还无法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至少可以心怀家国,脚踏实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关心社会,帮助他人……把责任,融进每一天的呼吸里。
离开时,水滴依然在缓缓落下,仿佛在诉说着永恒的故事。这次研学,不仅让我触摸到了自然的神奇,更让我读懂了坚持、责任和奋斗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当铭记历史,把红色精神揣在怀里,在学习和生活中脚踏实地,勇于追梦,像滴水穿石一样,用坚持和努力一笔一笔书写属于自己、属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指导老师:徐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