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1版:要闻
4下一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大攻坚行动助力瑞安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记者 叶玲玲 通讯员 谢耀如

名城保护规划完善提升行动

    有效落实保护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科学划定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紫线等管控边界,制定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名城规划—镇街规划—村级规划”三级保护体系。

    调整充实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贯彻落实住建部门向党委年度专题报告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制度。

    全面落实《瑞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瑞安市林垟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完成忠义街、西山、会文里、丰湖街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报批实施工作,组织编制黄林村、均路村、上泽村、东源村、东寺前村、东元村等6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筛选储备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后备名单,推进符合条件的特色村落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

    开展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完成调查和建档工作。

    历史遗存分类分级普查行动

    全面加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出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机制,执行落实历史文化遗产提前介入城乡建设规定和前置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机制,筑牢文化遗产传承根基。

    加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巡查,制定出台文化遗产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机制。

    开展新一轮历史建筑、文保单位全域调查,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文保单位挂牌测绘建档工作,确保挂牌率100%。

    建立古建筑(历史建筑)修缮咨询机制,建立古建工匠专业人才队伍。推进文物古迹、文化遗产、历史建筑、文化景观、非遗民俗等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整理和认定工业、改革开放、红色、农业文化、灌溉工程、地名文化等领域遗产名录。

    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深化土地储备考古前置改革,落实浙江省考古前置连片试点工作。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管理,创新科技智能措施,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行政许可程序。创新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机制,按优先级分轻重缓急实施全面保护修缮。

    古城区域微改精提更新行动

    原真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加快瑞安古城核心区和街巷肌理的重塑与改造提升,制定出台历史城区项目管理办法、历史文化街区房屋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贯通并串联忠义街、西山两大历史文化街区,优化慢行系统与公共空间。

    以创新消防设计破解保护难题,制定出台历史文化街区消防专项规划和保障方案,构建古建安全防护体系。

    推进玉海楼、利济医学堂等历史保护建筑群整体提升,加快实施玉海文化体验馆等一批改造工程,建成投用云江西街月光经济带,打造老城记忆文化驿站。

    深化以国旗教育馆为核心的西山红色文旅带建设,实施西山南侧区块文化提升工程,拓展互动体验项目,建成具有示范效应的红色文化传播高地,擦亮“国旗设计者家乡”金名片。

    温瑞塘河全域治理提升行动

    彰显瑞安古城区域特色,以水脉修复贯通古今、生态人文融合重塑水乡风貌典范,争取温瑞塘河(瑞安段)获得全球可持续发展特别奖。

    推进温瑞塘河(瑞安段)历史水系综合治理,提升东门古渡、九里汇等古码头及河埠头景观,保护陡门、石桥等历史水工遗存。

    实施环城河、塘河绿道贯通工程,实现儿童文学动漫馆开馆,提质建设“七铺塘河”滨水魅力走廊,有机串联温瑞历史文脉,彰显历史文化特色魅力。打造“塘河夜画”灯光秀示范段,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整治城河水系。

    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完善行动

    充分保障古城区域配套设施功能完善,优化四大历史街区步行网络及周边慢行接驳通道,加快实施飞云西路一期和二期、解放路、仓前街等一批道路改造工程,增设玉海广场、云江西街等核心片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点,建设智慧停车引导系统。

    完善轨道交通东山站与玉海楼、国旗教育馆的公交接驳线路,优化站点布局与班次密度。谋划隆山公园、丰湖街等重点区域停车场扩容工程,高效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新增标准化生态停车位。

    实施历史街区核心区车辆分时段、分类型通行管控,完善交通标识与监控设施,优化人行环境。

    文化旅游品牌产业融合行动

    积极展现产业经济与名城保护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放大“瑞安有戏”文化品牌影响力,擦亮“永嘉学派”文化标识,拓展南戏品牌“1+23+N”阵地建设,打造一批小而美的戏曲展演空间,建立常态化惠民展演机制。

    实施瑞安文化研究工程,打造文化传承标杆项目。推动林庆云宅、诒善祠塾等文博单位数字化、智慧化升级,增设互动体验场景。推进玉海文化游览区及圣井山景区对标提升,力争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创新开发全域文旅“CityWalk”沉浸式地图,串联特色文化点位与消费场景。探索建立文创产品孵化平台,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动能转化。

    非遗项目活态延续传承行动

    集中反映瑞安古城非遗传承文化特色,以申遗提档、活化创新、平台支撑构建非遗传承发展生态链。

    重点推动世界级非遗“中国活字印刷术”深化研究、拓展传播渠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对藤牌舞、鼓词、蓝夹缬等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挖掘瑞安瓯窑文化内涵与价值,推动“瑞安瓯窑进国博”专题展览落地。

    强化南戏文化研究工程学术支撑,启动瑞安剧院更新提升工程。探索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与市场化路径,构建非遗传承发展生态链。

    历史文化价值提炼宣传行动

    精准提炼瑞安古城历史文化核心价值观点,组织开展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系列研讨会,以价值研究、多维传播、品牌塑造提升瑞安文化辨识度与影响力。

    深入挖掘玉海楼、永嘉学派、南戏故里、木活字印刷技术等核心文脉的当代价值,编纂出版《永嘉学派丛书续编》《永嘉学派年表》《近代瑞安知识群体信札选》等系列著作。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策划“文脉春秋”系列主题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讲好瑞安故事。组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宣传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主题活动,组建历史文化宣讲团。

    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推出一批高质量纪录片、专题报道。创新开发承载瑞安文化IP的系列文创产品和数字内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4版:云江潮
赓续历史文脉 增强文化自信
为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提供坚强支撑
八大攻坚行动助力瑞安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瑞安日报 要闻 00001 八大攻坚行动助力瑞安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25-8-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