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叔叔您好!感谢您这几年来对我的关心与帮助。从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再到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我关心和鼓励,在经济方面给予我资助。这使我能够专心学业,才有了如今的成绩。非常感谢叔叔,在之后的日子中我会更加努力,也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这段写在小卡片上的文字,不仅承载着一名困难学子的满心感恩,更勾勒出叶其海7年助学路上的温暖轨迹。
今年54岁的叶其海是莘塍人,24岁时离开家乡,在外办厂、经商,现在常年在义乌经营对外贸易生意。随着生意蒸蒸日上,叶其海逐渐萌生了做慈善的念头。2013年,他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创立浙江省和平慈善基金会,每年向基金会或个人捐款捐物,用于救灾扶贫、帮困助学、关爱孤老及特殊群体。
2018年,他通过“云江助学”项目牵线搭桥,认识了18岁的准大学生小彭。小彭年幼时母亲去世,一家人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握着南京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小彭为学费犯了愁。
叶其海说:“刚开始接触时,我感觉他有些沉默寡言,话语间藏着不自信,但是聊起大学的专业,眼睛里又有了光彩。”了解小彭的困境后,叶其海决定施以援手,承担其大学本科四年的全部学费。
此后几年,叶其海经常收到小彭发来的信息,有时是一张专业课满分的成绩单,有时是在实验室里做项目的照片。每一次,他都会第一时间给予表扬和鼓励。这让小彭渐渐打开心扉,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2022年,即将升入大四的小彭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是着手找工作补贴家用,还是考研继续深造?纠结之际,他向叶其海倾诉了自己的顾虑。
“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考研,就别为今后的学费操心,有我在呢!”叶其海的一句话,彻底打消了小彭的后顾之忧。此后,小彭全身心备考,最终考取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今年又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学校的“硕转博”考核,向着学术梦想再进一步。
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小彭也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期末考试前,学校招募学科讲解志愿者,他总是抢先报名,为学弟、学妹解答高数、物化题目;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他说,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会像叶其海叔叔一样,尽己所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7年结对时间,看着一名困难少年从准大学生成长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性格从沉默寡言到阳光开朗,叶其海倍感欣慰。他说,爱心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温暖传递,学生圆了求学梦,更学会了感恩与回馈社会,这或许就是助学最大的意义。
今年8月,叶其海续写“云江助学”这份充满爱与希望的助学篇章,通过瑞安市益起爱公益服务中心“萍心筑梦”爱心助学计划,与小彭续签了博士研究生阶段结对协议。他说:“与其他助学者相比,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即使是微弱的一点火光,也可以点燃困难学子的求学梦想,照亮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