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简称“浙BA”)的热浪席卷全省11个地级市、90个县(市、区),7月14日瑞安队首战,让远在江苏宜兴的瑞安籍“85后”企业家吴谢良心潮澎湃。屏幕里,瑞安队与乐清队的对决激情上演,当终场哨响传来,瑞安队首战告捷的瞬间,吴谢良的热血被彻底点燃,一个念头愈发坚定:“没能到现场助威,那就用行动支持!”
几天后,瑞安队征战第二场赛事时,队服上崭新的“华永风电”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份来自同乡企业家的支持,不仅让瑞安队成为当时温州12支县(市、区)队伍中首支获得赞助的球队,更将一份沉甸甸的家乡情怀,稳稳刻在了“浙BA”的赛场上。
“不是为卖产品,就是想为家乡助威”
“我球技一般,但喊得比较响。”采访中,吴谢良一句玩笑话,不仅打开了话匣子,更将时光拉回到他的高中岁月。当年,瑞安中学校篮球队正与其他县(市、区)的中学打篮球赛,作为啦啦队成员的他,在看台上为学校球队呐喊助威的热情与投入,丝毫不逊色于如今“浙BA”赛场的热烈氛围。
这份深埋心底的乡土热忱,也为他主动赞助瑞安队埋下了情感伏笔。
“不能到现场助威,那就用实际行动支持家乡球队!”萌生赞助的想法后,吴谢良立刻联系瑞安的同学,多方打探球队赞助的渠道,迅速敲定合作细节。此时,温州刚开启积分赛,尚无任何一支队伍的队服出现赞助商标识,而吴谢良旗下的“华永风电”,成为首个印在瑞安队球衣上的企业名称,也让瑞安队成为当时温州12支县(市、区)队伍中首支获得赞助的球队。
从行业属性来看,传统体育赛事赞助多与品牌曝光、市场拓展直接挂钩,更适合快消品等ToC行业,通过赛事流量触达广大消费者。但“华永风电”作为重型设备制造企业,核心业务以ToB为主,服务对象集中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普通消费者距离较远,赛事赞助难以直接带来商业盈利。
“我们赞助球队,从来不是为了盈利,更多的是想为家乡出一份力,让这场全民参与的民间体育赛事办得更热闹、更有氛围。”吴谢良说。
瑞安队第二场比赛结束后,不少老乡主动发来问候,一句句“‘华永风电’原来是你的企业,你为家乡做了件好事”的认可,更让他觉得这份投入格外值得,也让他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温暖共鸣。
辞职“下海”,要感谢瑞安的“师傅们”
通过赞助“浙BA”走进瑞安大众视野的吴谢良,他敢想敢干的魄力与高效的执行力,并非偶然,而是深植于他多年的成长与创业轨迹中。
2009年,吴谢良大学毕业入职工商银行瑞安支行,先后从事储蓄员、信贷员等工作,本以为会在银行兢兢业业地干到退休,几次难得的工作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规划,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吴谢良认为,这要感谢瑞安给他的教育、成长环境,以及众多瑞安的“师傅们”。
“当时华峰集团是我对接的客户之一,在对接过程中,让我有机会了解到超大型民营企业的运作模式,对我工作信念有很大冲击,尤其是对制造业的认知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原来优秀的制造业、大企业是这样的,那瞬间优秀的民营企业就具象化了。”吴谢良说,经济运转的规律、银行怎样服务于大型制造业以及一些业务思考,让他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必须想办法多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2014年,他获得到省行挂职锻炼的机会,让他更深入地接触到投资与风电行业,才有了从央企辞职“下海”的勇气。
吴谢良的公司——宜兴华永电机有限公司前身为国电联合动力技术(宜兴)有限公司,2016年,吴谢良从银行辞职“下海”,参与了该公司股权转让、改制等工作,从国企变更为民营企业,并改名为如今的华永电机,吴谢良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如今,华永电机的年产值从成立初期的七八千万元,飙升至今年有望突破10亿元,产品覆盖西北、东北及平原等风电资源富集区,距离瑞安最近的平阳西湾风电场就有华永电机的产品。
响应“瑞商回归”,把产业“搬”回家乡
对吴谢良而言,赞助“浙BA”瑞安队只是他表达家乡情结的一个缩影,此前,他早已用产业回归的实际行动,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牵挂。
“要干就回家干!”2023年,全国多地纷纷向吴谢良抛出招商引资的橄榄枝,他却毅然拒绝了外地邀约,坚定响应瑞安“瑞商回归”的号召,将新的子公司温州兴华永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落户瑞安置慧工业园,专注风电电机冷却系统及其他相关部件生产,今年产值约3000万元,未来有望将产值提升至1亿元。
“选择回瑞安,一方面是骨子里的家乡情结,我在这里长大、读书,对这片土地有天然的归属感;另一方面,瑞安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一直很给力,政企之间的信任感让企业能安心发展。”吴谢良坦言,尽管瑞安本地风电产业几乎零基础,但风电电机冷却系统的生产,与瑞安成熟的机械制造产业在技术、工艺上高度契合,足以依托本地产业优势稳步推进。如今,瑞安子公司已吸纳60多名员工就业,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完善配套设备,为家乡创造更多价值。
即便常年因企业经营奔波在外,一年回不了几次瑞安,吴谢良也始终默默关注着家乡制造产业的升级与新产业的崛起。作为从瑞安走出去的创业者,他更希望用自身经历为新一代年轻人引路:“温州人‘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精神不能丢,年轻创业者既要继承上一代人的吃苦耐劳精神,更要主动提升综合知识储备、即时学习能力,深化对行业趋势和全球贸易的认知,创业不仅需要热血精神,更要练就过硬的‘竞技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