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潘翔翔 记者 金汝)近日,走进桐浦镇的九益久(温州)循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工人将发酵完成的基料均匀铺放在菇架上,再将其转入智能化菇房。只需约20天,鲜嫩肥美的草菇就可以迎来丰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土壤”,实则是秸秆经过预湿、发酵等一系列工艺精心处理后形成的基质和有机肥。
“我们精心构建了‘秸秆—菌菇—菌渣—有机肥’的生态循环链条,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价值的最大化提升。”该公司负责人谢修福介绍,通过这一循环模式,每年能够消纳5000吨秸秆,产出68吨鲜草菇,直接经济效益约达175万元,同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9000吨,产出的优质有机肥可替代约90吨化肥和6.9吨农药。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探索建立了“秸秆换菇”“秸秆换肥”模式,公司以每吨500元的价格回收秸秆,仅这一项就带动农民增收260万元。此外,项目将创造约100个就业岗位,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曾经在田间被付之一炬的秸秆,正通过一条“绿色产业链”实现华丽转身。而这条链条以广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纽带。该公司通过衔接秸秆离田收集与综合利用企业,不仅提升了秸秆收储公司的经济效益,也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稳定优质的生产原料。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有效整合各类农业主体,推动秸秆经纪人与种粮大户、规模主体、收储中心及下游企业的紧密衔接,已培育7个专业化秸秆收储服务组织,配备27台打捆机械,分片培育6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年消纳秸秆超1万吨,去年秸秆离田化利用率达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