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最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方言、探地图
瑞安这堂课让地名文化“活”了起来

    本报讯(记者 徐心星 通讯员 宋志丹)9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瑞有安童 流动花开”守护流动儿童文化根脉·方言童谣教学活动在莘塍第三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民政局、市爱心顺风车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通过“视频沉浸+方言讲解+地图探索”等多元形式,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地名故事,唤醒文化记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活动伊始,爱心顺风车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叶毅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事”入手,以互动方式将瑞安地名故事与方言融入课堂。他为学生讲解莘塍三小周边镇街及瑞安的地名由来与方言发音,“董田、莘塍、瑞安……”一句句乡音,让孩子们对家乡的地理版图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体会到方言作为“活态文化遗产”在乡村地名传承中的核心价值。

    随后,《远海来信》《百里风情系塘河》《千年记忆·白乌守瑞》等瑞安乡村地名文化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从视听层面展现家乡的滨海风情、塘河脉络与古老传说。在地图实践环节,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地名服务科科长程雅为学生们发放瑞安地名文化手绘地图。童真有趣的地名手绘,成了学生们爱不释手的“寻宝图”。大家一边标识打卡,一边协作探索,将图上古老地名与现实地理空间一一对应,也在学习中增强了对故乡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

    活动还安排了瑞安方言童谣《懒汉歌》的教学,通过方言发音讲解与活泼的手势动作,让方言变得“好玩又好记”。在课后创作环节,老师鼓励学生通过手绘地图、地名文化征文、地名摄影等方式表达所见所感。

    此次活动通过创新课程设计与互动形式,让沉淀于乡土的语言、历史和地理“活”了起来,引导孩子们关注并参与乡村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更为培育文化自信、促进乡风文明、赋能乡村文旅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聚焦点
部分酒店外摆暂收摊“让路”
新瑞安人刘彬将捐献造血干细胞
瑞安这堂课让地名文化“活”了起来
跨越3000公里的山海之约
瑞安日报 最新闻 00002 瑞安这堂课让地名文化“活”了起来 2025-9-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