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项颖 徐心星 蔡伟 通讯员 李武
特种设备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新路径。9月23日,全省推动落实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现场会暨特种设备“三员一总监”试点推进会在瑞安举行,旨在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效能。
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各单位代表齐聚,聚焦全省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解码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瑞安经验”成为核心看点。
聚焦试点实践
交流安全管理经验
9月22日下午,全省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干部代表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组织下,走进“三员一总监”制度试点企业浙江华峰合成树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峰合成树脂”)与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力诺”),实地探寻两家企业以数字化赋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创新路径。
“这张‘数字地图’就像设备监管的‘千里眼’,六类特种设备的实时状态、运行轨迹在上面一目了然。”走进华峰合成树脂生产区,智慧安环系统的“数字地图”成为代表们关注的核心。作为高安全需求的化工企业,该企业将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等六类特种设备全面纳入“数字地图”,实现实时状态、运行轨迹可视化。以叉车管理为例,借助数字孪生与人车定位技术,不仅能实时追踪车辆轨迹,更推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全流程线上化,彻底告别“人工盯守”模式。技术赋能之外,华峰合成树脂还通过全员参与提升安全管理效能,今年累计发现隐患1437条,成功推动安全监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浙江力诺同样以数字化为核心,构建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该企业投入500万元打造“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数字化平台”,为每台产品赋予唯一“数字身份证”,实现从原材料入厂到终端应用的全要素数据实时贯通;引入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动态监控生产流程,实现对设备运行参数与加工精度异常的毫秒级捕捉,助力加工工序一次合格率从96%提升至98%。2024年,依托该平台,该企业实现6项品质优化点100%整改闭环,确保问题处置“有迹可循、闭环可控”。
在9月23日上午召开的现场会上,瑞安市特种设备“三员一总监”聘任仪式举行,直观呈现瑞安相关机制落地的扎实成效。仪式后,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瑞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6家单位,及华峰合成树脂、浙江力诺2家试点企业分别作交流发言,分享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经验。
浙江先行先试
为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新机制探路
近年来,随着特种设备数量不断攀升,安全管理面临严峻考验。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通过特种设备生产环节监督检验发现的质量缺陷年均超过50万项。2024年,因特种设备制造、维修检修、安装拆卸等导致的事故占比约15%,而因使用、管理不当发生的事故占比超80%。在浙江,近三年特种设备事故均由违章操作引发,近五年事故中员工无证上岗占比达53.3%。
虽然当前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特种设备数量的持续增长仍带来了诸多挑战。“抓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核心在于压实多方责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处负责人说,目前浙江共有约33.4万家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夯实管理基础是消除事故隐患的根本。
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全国总工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职工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浙江勇挑重担,成为试点省份之一,并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了50家试点单位,各地级市也积极响应,选取一批单位参与试点。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试点工作,部署开展特种设备“改革深化年”和“服务优化年”行动,指导企业选齐配强“安全员(企业安全员、作业人员)、监督员(职工代表、社会监督员)、护航员(行政监察人员、技术专家)、安全总监”队伍,全面明确从业人员岗位职责与权利,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特种设备安全“三员一总监”工作机制。
目前,浙江特种设备领域“三员一总监”队伍建设成果斐然,已配备安全总监35.7万人、安全员38.6万人,同步组建205人的省“千锤百炼”护航员队伍,选聘一线职工安全监督员300余名;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宣讲、走访服务等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帮扶,有效提升了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能力。
何以是瑞安?
瑞安以创新实践提供样本
作为众多试点之一,瑞安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全省现场会的“东道主”,并成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样本之一?答案就藏在我市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路径中。
瑞安的“样本资格”,首先源于先行优势与扎实的工作基础。作为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改革深化年”和“服务优化年”行动(浙市监特〔2025〕3号)确定的试点地区,瑞安与杭州余杭、嘉兴嘉善、湖州安吉、丽水缙云等地一同率先探索“三员一总监”管理制度,为全省制度推广积累了宝贵的先行经验。
同时,我市自身的特种设备监管实践经验丰富。我市现有在用特种设备3.7万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8000余家,设备数量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二,通过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实现了在用设备赋码率99.9%、高风险隐患及时处置率100%的亮眼成绩,近年来持续保持特种设备安全责任零事故,监管能力与实践经验均处于全省前列。此外,我市企业的责任自觉也成为“加分项”。以瑞安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为例,集中的化工企业对安全生产有着极高要求,平日里,该园区实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设备管理规范且积极配合监管,这些细节为试点工作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让我市从试点地区中脱颖而出的,是层层递进、落地见效的机制创新。在顶层设计上,我市于今年6月出台《“三员一总监”及职工监督员制度试点方案》,明确四方职责、选任标准与运行细则,在瑞安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划定13家试点单位,联合专家制定运行规范,并整合市场监管、工会、属地、特种设备检测院四方力量,构建起“政策解读+团队组建+属地管理+技术支撑”的多元共治体系,为制度落地筑牢根基。
在角色激活上,我市压实“日排查、周管控、月调度”制度,确保13家试点单位制度、任命、管理工作“三到位”;选聘50名一线职工监督员,闭环处置隐患100余条,让“作业员”变身安全“吹哨人”;组建“护航员”队伍,帮助109人取得急救培训合格证。
在提质增效上,我市同样不乏创新,遴选14位行业专家,组建行业互助联盟,破解企业专业短板;推动4家企业探索“全员监管”,处置隐患100余条;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发送3000余条风险提醒,持续压紧企业主体责任。
在落实“三员一总监”制度的基础上,我市还针对实际监管痛点进一步创新举措,实施特种设备提前报检机制,有效提升按时报检率,减少“超期未检”类隐患。今年,我市特种设备隐患率为28.38%,明显低于温州市平均水平;监管力量提前介入检验不合格设备整改环节,通过指导帮扶企业,从源头大幅减少设备隐患,让安全管理既有“制度高度”,更有“落地温度”。
“此次现场会选择瑞安,是对我市先行先试成果的高度认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曾大冲说,瑞安的实践不仅为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了“范本”,更将为全国同类地区的管理升级提供借鉴,助力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整体跃升,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