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邵象富)9月22日下午,一场以“文化发展跨越”为主题的“云江Talker”开放麦理论巡讲走进孙诒让故居专场活动在潘岱街道举行,这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学研讲”宣讲训练营。6名来自不同行业的青年宣讲员通过学习、调研后轮番“开麦”,面对海外留学生、社区青年及游客们分享自己对文化发展跨越的感悟,助力文化力量在基层生根发芽。
活动伊始,宣讲员及海外留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孙诒让故居,了解孙诒让的生平事迹、治学精神及“三孙”文脉渊源。随后,市甲骨文学会会长曾定煜担任“理论导师”,深度解读孙诒让的家国情怀与学术贡献,并趣味解析甲骨文演变与文化密码,让参与者们了解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活动中,参与者现场体验了甲骨文书法小卷轴创作,亲身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理论的完美融合。几位在瑞安的外国留学生也参与其中,他们表示,通过此次巡讲活动,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苏虎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已经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即甲骨文,并且还练习了书法。我觉得这些内容非常有趣,中国的文化确实令人惊叹。”
在宣讲环节,6名宣讲员结合参观体悟与手作体验,用开放麦形式畅谈“文化发展跨越”的青年视角。黄祥丽讲述了自己与“非遗”的故事,她参演《鼓词印象》,将流行与鼓词跨界融合,还把藤牌舞创新应用到教育中,让“非遗”从幼儿园走向大学。陈淇淇分享了对文化学科跨界的探索;陈舒呈则以健康领域的“文化超跑”为主题,讲述了社区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变化;林心怡分享了如何在时代“底纹”上绣好瓯式“花样”;周铭则分析了网文、网剧、网游等文化“新三样”出海的破圈路径。
潘岱街道文化特派员胡蓓伟则以潘岱非遗“擂地灯”为媒,探讨这一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今天的体验,我觉得格外生动,它不仅包含了理论宣讲,还融入了文化体验。相较于以往的宣讲,这种方式更加直白易懂,更能深入人心,也让我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回忆。”“云江Talker”宣讲员周铭说。
此外,活动还设置了“诗韵流芳·故居吟诵”等环节,演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火花;互动环节的“理论传声筒”更是让现场气氛热烈,现场的观众及游客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理论知识。
据悉,本次“云江Talker”开放麦理论巡讲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及潘岱街道党工委联合主办,通过机关与基层宣讲团的联学、联讲,走亲互动,共同推进青年理论“声”入基层,也为瑞安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