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虹 通讯员 戴佩佩)今年以来,我市以“美丽瑞安”与“健康瑞安”深度融合为目标,持续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动绿色农业循环发展的关键抓手,积极探索环境健康友好全链建设瑞安模式。目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离田利用率超过30%,真正实现秸秆从“生态包袱”向“绿色财富”转变,取得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多重提升。
据统计,我市常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7万吨,处置难题曾经长期困扰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市通过建成2个省级标准化收储中心及4个区域收储中心,有效打通秸秆从田间到收储中心的“最后一公里”。依托“政府主导+合作社实施+农户参与”的组织模式,我市系统开展秸秆收割打捆服务,推动秸秆离田利用率显著提高。
根据农作物秸秆地理分布和运输成本等现实因素,我市分区规划、以点带面,引进和培育6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构建区域协同、各有侧重的利用格局:东部以南滨街道为核心,聚焦秸秆饲料化利用;中部以桐浦、陶山为中心,推进基料化和肥料化应用;西部以湖岭为枢纽,重点发展秸秆肥料化产业,夯实秸秆产业化发展基础。
农牧互补
构建绿色循环“新链条”
秸秆如何实现“变废为宝”?我市紧密结合农业生态循环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成功推广三类符合地方实际的秸秆利用技术。其中,清洁可饲用秸秆经加工成为优质青储饲料,用于奶牛养殖;其余的秸秆与畜禽粪便协同发酵,生产有机肥;与易腐垃圾协同处理制成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实现资源高效转化。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成功构建了“以农哺牧、以牧促农”的绿色循环链条。以瑞安市利民奶牛场为例,该场300余头奶牛全年可消耗秸秆1500吨,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同时,秸秆与鸡粪协同肥料化处理,既消纳了华鑫禽业公司每日产生的20余吨鸡粪,又生产出还田有机肥,实现农业废弃物闭环处理。
产业延伸
铺就乡村生态“共富路”
秸秆价值能否进一步挖掘?我市积极拓展绿色农业新路径,延伸产业发展链。位于桐浦镇的九益久(温州)循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推行“秸秆—菌菇—菌渣—有机肥”循环模式,年消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1.2万吨,生产鲜草菇2400吨、大球盖菇1000吨,实现年产值6800万元。菌渣发酵后可年产有机肥1.44万吨,助力农业低碳发展。
该企业以800元每吨的价格回收区域秸秆,预计带动农民增收480万元,并通过“秸秆换菇”“秸秆换肥”等以物易物方式,有效提升农户与企业参与积极性,推动秸秆从“偷着烧”转向“舍不得烧”,真正变资源压力为产业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进“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环境健康友好体系建设,深化循环农业模式,拓展富农惠民路径,努力将“浙南粮仓”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效益,全力打造全省环境健康管理的县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