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百姓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辨生活之“真假” 守家风之“实在”
——“真假聊天”工作室的114场心灵对话
扫一扫 看详情

    ■记者 林长凯

    日前,我市“真假聊天”工作室联合市清和文化驿站举办主题为《家和与忍:让温暖成为家的底色》的家风建设分享活动,为现代家庭如何营造和谐氛围、化解情感难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实践路径。这也是该工作室今年以来开展的第33期聚焦家风与家文化建设的主题活动。

    “真假聊天”工作室的雏形,源于瑞安传统文化爱好者白洪权组建的“明理群”。后因多种原因,“明理群”活动暂停。“看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交流平台暂停,白老师觉得很可惜。”项晓梅说,2023年5月,白洪权牵头,她全面负责执行,并创办了线下交流平台——“真假聊天”工作室,延续“明理群”的精神内核。她介绍,工作室名称灵感来源于《红楼梦》太虚幻境石牌。

    自成立以来,“真假聊天”工作室坚持每周举办一次主题活动。嘉宾与聊友围坐一堂,围绕特定主题畅谈体会、交流感悟。随着活动持续开展,话题逐步拓展至“修心、家文化、永嘉学派”等领域,白一帆、邵定美、黄文虎、帅建敏、郑继学、曾一松、朱醒华等瑞安传统文化界人士都曾受邀参与交流。目前,工作室已成功举办114期活动。

    项晓梅告诉记者,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她发现很多嘉宾和聊友都会聊到“家”方面的内容,于是就试着推出了《传承家文化学习家思想,创建文明家庭利家利国》的主题活动,反响热烈。受此鼓舞,项晓梅与工作室策划人白洪权一道,在今年初开始策划开展“家风传承建设、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伦理”等内容的线下主题交流活动,进一步聚焦家庭建设。

    这些真诚的交流,悄然改变了许多参与者的生活。家住安阳街道飞云花园的一位母亲在2024年的一次聊天中,倾诉了她与儿子的相处困境:孩子沉迷手机,学习成绩不佳,升学前景堪忧,她倍感焦虑。现场聊友纷纷建言,建议她换位思考、耐心沟通、多给予关爱与信任。这位母亲听后深受启发,回家后调整了与孩子的相处方式。随着亲子关系日益融洽,孩子的学习状态也明显改善,并在今年6月顺利考入普高。“上周,她特地回到聊天现场,分享了家里的喜人变化。”项晓梅感慨,工作室聚焦家庭建设主题的聊天,不仅帮助大家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更能推动家庭相处模式的优化,进而塑造出独特的家风。

    随着活动持续深入,不少聊友感受到自身的积极变化,逐渐成为该活动每期必到的“铁粉”。一位从事金融行业的聊友,原本性格较为强势,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今年初,在朋友推荐下,她参加了工作室的家风主题聊天活动,通过学习传统家风文化经典,逐步调整与家人的相处方式。“现在我学会耐心倾听,更多地理解家人,家里的笑声也多了起来。”她欣慰地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真假聊天”工作室陆续推出《家和万事兴》《家文化》《家和慈善》《家味禅茶》等主题内容,并开展《如何安然回家》四集系列对话,帮助参与者树立对现代家庭与家风的正确认知。

    项晓梅坦言,投身家风建设活动也让她自身受益匪浅。“在聊天中,我不仅能察觉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还能从嘉宾和聊友身上汲取正能量。”如今,只要时间允许,她还会带上女儿一起参与,让孩子提前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与家风的熏陶。

    市文明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真假聊天”工作室为普通群众搭建了一个共话家风、共解难题的交流平台,既让参与者在互动中收获成长,也有效传播了瑞安优秀传统文化,为地方文化建设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百姓事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云江潮
辨生活之“真假” 守家风之“实在”
塘下前池举行娘家会
380余场交通安全宣讲
守护塘下群众出行平安
为困难学子打造“崭新小天地”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02 辨生活之“真假” 守家风之“实在” 2025-1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