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郁星 通讯员 赵小鸥 林则楷/文 记者 孙凛/图)12月8日,200余名市民到16个公安派出所和交警中队参与警务活动,“当一天警察”。昨天,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玉海派出所的群众“警察”立了“大功”:当天查获的毒品足有1公斤。
搜查时
感叹隔行如隔山
当天上午10时24分,到玉海派出所体验警察职业的市民正坐在巡逻车里巡视辖区治安情况,突然接到报警:市区菜行巷4弄某号2楼有人贩毒。
10时30分,民警带着几名体验者到达现场。指令显示的楼房是一幢3层楼的“通天房”式出租房,楼道在中间,前后房间分别独立出租。
为了保证体验者的安全,民警先行敲响2楼前间的房门。过了很久,一名胸前文身的男子才打开房门。“我是玉海派出所民警,现要对你住的出租房检查。”民警亮明身份后,掀开床上的被子,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用于毒品包装的包装袋和吸管,在一巧克力盒内查获4包冰毒。
一旁体验的市民都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情景,他们想帮忙,却一时无从下手。“仔细看看不显眼的位置,是否有可疑物品。”在民警指点下,经过仔细搜寻,体验者果然在窗户的铁栅栏里发现一大袋可疑物品。
与此同时,检查2楼后间的民警在衣柜抽屉里的短裤包装盒里,发现10包K粉,又在床上查获9包K粉。摆在饮水机旁不显眼的手机盒也没逃过民警的检查,从盒里搜出7包毒品“麻古”,经清点计1400粒。“真是隔行如隔山啊。”体验者看着民警快速找出藏在隐秘角落的毒品,不禁发出感叹。
昨天,经民警清点查获毒品,足有1公斤。
审讯时
遭遇“不招供”难题
将两名涉嫌贩毒的嫌疑人带回玉海派出所后,体验者跟着民警马不停蹄开始审讯工作。坐在审讯台上,面对着犯罪嫌疑人,该问些什么问题,可让体验者为难了。他们小声嘀咕,“该问些什么?”“问些基本情况,姓名、年龄、籍贯等等。”所长方顺宽指导他们。
原来,当日被抓的贩毒嫌疑人是兄弟俩,姓朱,潮基人,哥哥39岁,弟弟28岁,暂住在该出租房已有一年时间。
再问些什么呢?审讯台上的体验者没了准。“把你的犯罪事实交代一下。”一位体验者看了一眼审讯笔录,问了一个还算“专业”的问题。但是,嫌疑人拒不交代。见此情景,体验者主动要求退出审讯室,“还是得交给你们这些专业人士审讯呀。”他们感慨,“以前觉得警察破案很简单,现在才知道很难。”
当天下午,体验市民结束一天的警察生活,离开玉海派出所。他们不知道,民警经过连夜审讯,成功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获得信息,在市区几处娱乐场所又抓获7名吸毒对象,现吸毒对象均已被行政拘留。
参加“警营开放日”的市民无不感慨地说,零距离感受和体验公安基层工作,大大增强了建设平安和谐社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