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吟派》是一部附编在瑞安《钟氏宗谱》后面的瑞安钟氏历代先人的诗词作品汇集。它记录了瑞安钟氏从宋末一世始祖至民国二十二世孙止的700年间、22世的38位诗人的作品,共287首诗,1首词。其中每一世代都至少保存下来1首以上的诗,这是迄今为止在瑞安各大氏族中已发现的诗作中所罕见的。
《玉泉吟派》名称的由来
隆山古时又称伏龙山。元代钟氏四世祖钟廷俊(月翁)在他的《伏龙山吟》诗序中写道:“山名伏龙,上有文笔峰、白鹿岩,下有玉泉洞,泉甘色莹,且遇潮汐。洞口有老梅一株,不花不实。每夜清风朗月必闻笛声自树中起,缥缈于岩谷间,真幽绝奇怪事也。”明代嘉靖五年(公元 1562年)举人王齐写的《玉泉吟派序》中说:“玉泉,是名祠所在也。地志云:邑东有岩曰白鹿,洞曰玉泉。泉出洞中,洞居岩下,祠据洞前。走问厥地之始,言僧庐之旁有老梅,不花不实,时闻笛声于杪间。僧病,疑生。伐梅析木为片,厥理异焉,肖人横笛于鹤背,世珍异之……今庐去而祠建,梅伐而神栖,山之灵,固于钟氏焉!盖灵锺而衷启,衷启则神明,神明则秀发,秀发则文著,文著则人杰。无浮花、无浪实,是固山之灵也,祠之祥也。故才俊辈生皆鸣者,厥有旨焉。”可见,《玉泉吟派》的名称由来,是由玉泉、僧庐、宗祠、老梅、笛韵、钟灵、人杰、诗才……这一连串的美丽神话故事而导引出来的。
《玉泉吟派》的作者简介
《玉泉吟派》中比较有名的诗人有:南宋时期一世始祖钟源,著有《焦石樵唱》诗集,二世钟澄叟著有《滨海渔歌》。元代,三世钟清见,任国子监,著《出丑集》,四世钟廷俊著有《先月集》,五世钟士贵著有《出丑别集》。明代共收12人作品,六世钟应时著有《山水集》,七世钟音著有《鹿岩清趣集》。八世钟清,进士出身,官至福建右布政使,为官正直廉洁,遭权奸忌陷,罢官回乡。与吴祚、吕洪等清流宦友组织诗词团体“真乐会”,徜徉吟唱于山水泉石间,保持着廉洁的情操,最为后人所称道。九世钟珹,曾任瑞安县尹。清代共收16人作品,十四世钟名公著有《文峰草》,二十世钟圣强著有《发聋集》。民国时期第廿二世孙钟益芳,字芷芬,瑞中毕业后曾任瑞安县参议员并兼修志馆文献审核委员,工诗、善指书,有《五十述怀唱和集》、《水月楼诗稿》等著作。《玉泉吟派》补编便是由他编写完成的。
文献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综观《玉泉吟派》所录作品,总体来说水平并不是很高,内容大多以吟风弄月,游山玩水为主,生活面比较狭窄,缺乏重大题材。在瑞安众多的历代诗作中,还算不上一流作品。仅从现在保存下来的诗稿中,也看不出《序言》中所说的“七世之高古,八世之清奇,九世之精练,十世之雄伟潇散,十一世之俊逸”等夸张溢美的特色。但是瑞安钟氏能够从宋末到新中国成立前的700多年间连续22代都出诗人,都有诗作存世,单就这一点来说便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至少从这些诗作中,可以折射出每一个时期里瑞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一鳞半爪,不失为一种很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资料。故这些作品的文献价值,远远高于它的文学价值。
诗风雅韵,摘要赏读
现在不妨罗列几首写得比较好的诗,介绍给大家赏读。如元代钟廷俊的《先月亭二首》:“八窗清敞水云开,有约嫦娥放早来。造化似私新景致,光华先到此亭台。风鬟雾鬓真相待,妙舞清歌乐未回。欲问明皇旧时梦,烟波浩渺隔三台。”“天孙捧出水晶盘,快此幽亭一望吞。二十栏干如白昼,三千尘世当黄昏。金波影动乌皮几,冰镜光摇碧玉樽。北斗柄移更鼓动,渐看辉彩遍乾坤。”第一首把先月亭的得月之先,写得淋漓尽致;第二首描述月亮逐渐上升后的亭内外景色入木三分,最后结句“渐看辉彩遍乾坤”高瞻远瞩、气势不凡!
明代七世祖钟音的《寄叶子奇》:“山骨崚嶒半插空,云凝丹壑树蒙茸。碧窗研露家声远,绿幕观书兴味同。鱼沼波摇岩底月,莲塘香喷竹边风。一琴弹罢清溪晚,独坐沙头数落鸿。”用描写周边的山、树、风、月、清溪、落鸿,惟妙惟肖地映衬出这位朋友的高古、清逸的个性风格。
在所有的钟氏诗人中地位最高的是八世方伯钟清(1419-1485),他所作的《卓忠毅公遗像赞》:“奇骨耸异,至诚动神。孝凭虎背,忠逆龙鳞。两朝抗疏,九族化尘。其君不负,惟公一人。煌煌天语,万祀如新。”真是堂堂正正,文如其人,斩钉截铁,字字千钧!
而曾做过瑞安县尹的九世钟珹成写了一些瑞安的名胜古迹诗。如《观海亭二首》:“浩荡乾坤快一观,东山绝顶海天宽。吟风万籁生秋思,卮月千峰溢暮寒。鲸喷雪山翻巨浪,凤啣旭日溯惊湍。乘槎便欲通银汉,老却层霄津路难。” “幻海狂澜合静观,旷怀聊与醉乡宽。云连灏气长疑雨,松霭风光独耐寒。浪迹漫传青鸟信,忘机遐想白云湍。振衣千仞一回首,野渡风涛独济难。”又如《劲节亭》绝句:“几个筼筜半亩地,方亭面面碧山宜。使君多暇还乘兴,一枕清风只自知。”“春水池塘春草生,翠云深覆小方亭。清风直节无人见,酌酒一杯歌独醒。”前面两律生动地在写景的同时,感慨宦途多艰,想为家乡人民做些好事却受到干扰,独力难遂心愿。后面两首绝句,则抒发一名高风亮节的地方小官吏落寞人生的感叹!
民国时期的钟益芳作的《避乱》一诗:“忽报欃星照斗城,惊回残梦夜登程。翻江骇浪摇舟影,沸野嚣尘滚炮声。三宿空桑灯伴佛(垟坑悟空寺),再投僻壤草疑兵(江上村)。故园北望悬双盼,独立苍茫无限情。”则是真实地记载1941年“四一九”日寇突然登陆侵占瑞安县城时,百姓仓皇出逃避难流浪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