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则诚后裔今何在
■郑育友

  2005年秋,为配合我市开展文化大市建设宣传活动,笔者受瑞安市委宣传部委托,编写我市历史文化名人高则诚的传记普及本《南戏鼻祖——高则诚》一书。在编写该书过程中,笔者曾遇到“高则诚后裔今何在?”这一问题。然而,寻访多年近乎未果,近日终于有了好消息。

  为解此谜,多年来,笔者先后走访阁巷柏树村、马屿乐屿村、龙湾海城(原瑞安梅头)、乐清高澳村等高姓聚居的乡村;翻阅龙湾海城、阁巷柏树村的 《高氏大宗谱》、乐清高澳村的《高氏宗谱》及《中华高氏》一书。

  在阁巷柏树村,笔者既找不到高姓人家也寻不到《高氏宗谱》,于是笔者只好翻阅《阁巷陈氏大宗谱》。据《阁巷陈氏大宗谱》及《清颍一源集·附崇儒高氏家编》,只记载高则诚祖孙三世:

  “高天锡字南轩,长子俊甫,名彦,号梅庄,次子功甫,亦二子长高明,字则诚。” 

  在《清颍一源集·附崇儒高氏家编》中,也并没有提及高则诚有无后裔之事。但在《阁巷陈氏大宗谱》卷九《艺文·记》内,收有《重修水云深处记》一文,作者高让,被注明为“高则诚孙”,从这里可说明高则诚有后裔。这个高让仍居住在柏树村,是个隐士式诗人。高则诚还有一女,嫁于陈谨为妻。但其孙高让的后裔下落却再也无法查考。

  在龙湾海城,笔者查看其《高氏大宗谱》,但该谱只是卷首中绘有高则诚画像,只字未提及其后裔之事。

  在乐清高澳村,笔者再三查阅高澳村的《高氏宗谱》,卷中却也没有关于高则诚有无后裔的文字记载。当时笔者顺便翻阅《中华高氏》一书,发现高则诚始祖高琼是宋初名将,原居河北省蓟门县,他的第六世孙高世则,在宋高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任威德军节度使护驾南渡,被封在温州为官,迁徙鹿城九曲里。高天锡的家族就是高世则的后裔,而高天锡由鹿城九曲里移居至瑞安阁巷柏树村。然而,这些也只能说明高则诚的先世情况。

  此后,笔者继续带着“高则诚后裔今何在?”这个问题继续走访温州各县(市)好多高姓聚居的乡村;翻阅10多本有关《高氏宗谱》及数10篇文史资料;先后请教:李希凡、冯俊杰、林成行、吕文丽、俞为民、陈慧政、郑云、孙崇涛、胡雪茄、侯百朋等10余名专家、教授,但乃未解开高则诚后裔下落之谜。

  直到今年11月份,笔者跟随高祈祥老先生到芳庄乡南坑村探访高氏宗亲之便,翻阅了南坑的《渤海郡高氏宗谱》时,从中惊喜地发现该谱中的《恭祝大储封维久高老仁翁公六旬荣序》一文,署名:“特授,江南太苍州嘉定县正堂加三级,纪录四次,眷侍教,弟林上梓顿首拜撰”。该序中提及下面一段有关高则诚后裔的文字:“翁(维久),为元·则诚公嫡孙,缘遭兵燹徙居,而聚族者几数百年拎兹矣”。

  这篇序,系瑞安历史文化名人林上梓(字次定,号慕桥。康熙四十四年乡试第一,雍正十年任鄞县教谕,后升任嘉定知县。著有《乙丙集》、《双清轩集》),其所撰称南坑高维久是元·则诚公嫡孙是不错吧。若如实,那今聚居于南坑村的高氏村民应该属于高则诚后裔。

  笔者又从南坑《渤海郡高氏宗谱》获悉:青邑杨叶蓁撰写的序中说,第六世祖振邦公,忽遭兵兵燹,而其子嘉谋、嘉猷二公,一避乱瓯(嘉谋公)邦高楼,一避处属松邑(嘉猷公居松阳县)。传至第九世,处士世亮公卜居山炮(属青田县),游潮至南行二十余里,见三溪汇聚,修竹茂林,于是卜择而聚族居于南坑,乞余200余年矣。从上可推断,今我市高楼乡及丽水市松阳县、青田县山炮村等地的高氏均系高则诚后裔。

  以上调查仅是对高则诚后裔下落的初探,有待读者共同探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关注
   第04版:热线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温州·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广告
   第13版:广告
   第14版:校园
   第15版:校园
   第16版:学周刊
瑞安文学史上的
一泓小泉
高则诚后裔今何在
燕儿,燕儿(儿童歌曲)
瑞安日报 人文 11 高则诚后裔今何在 ■郑育友 2009-12-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