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产生三类廉政风险的诱因是什么?如何防控?
(一)产生思想道德风险的诱因是教育学习不到位。防控思想道德风险,要求将风险防控体现在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具体工作上,落实好思想道德建设、作风建设经常化、制度化的要求,着力抓好党员干部的经常性学习教育、落实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实施对各级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方面的日常化监督。防控措施主要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思想教育效果不能量化,但是思想教育的次数和频数都是可量化的。虚功实做,将政治思想教育、廉政文化教育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密度,实现量变促进质变。
1、加强教育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讲党课、报告会、专题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并做好学习的检查工作,促进党员干部养成自觉学习、自省自励的习惯。
2、采取谈心、互帮互助等形式,随时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在党员干部面临职务任免、岗位调整、家庭发生重大事项等人生重大关口时,及时进行警示、告诫。
3、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党员干部。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创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4、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通过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方式对党员干部作风情况进行考核。
5、规范党员干部日常行为,将党员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等八小时之外的表现纳入管理和监督范围。
(二)产生制度机制风险的诱因是制度落实不到位。防控制度机制风险,要求依据单位职能,找出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上未能很好落实各项制度规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使制度规定具体化、权力运行规范化、风险防控程序化。防控措施主要是建立综合监督机制、完善制度体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综合监督机制。纪检监察组织要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的决策、执行过程中,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并核查工作落实结果,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督。
2、完善制度体系。针对单位日常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以及工作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改进和完善制度机制。
3、做好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要以规范权力运行,提高执行力为根本,以有效落实组织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三重一大”制度、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规定为重点,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厂务、校务、司法警务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规范公开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和结果,提高工作透明度。通过听证质询、办事公开、权力制衡等办法,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缩小和规范自由裁量权,避免出现权力寻租等现象。
(三)产生岗位职责风险的诱因是岗位监督不到位。防控岗位职责风险,要求明确涉及人财物审批权力的各个岗位的操作规范,分解岗位职责的履行步骤,强化监督和复核程序,对岗位行为实施有效监督。防控措施主要是明确党员干部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工作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加大对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三重一大)等事项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1、全程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确保干部考察的全面性。建立和完善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大对违规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追究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
2、严格财务审批,重要经费支出、资产处置等事项,特别是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加强成本费用和公务消费的控制管理,公务活动招待费的支出情况应定期进行公示。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要开展经常性审查,重点审查公务活动招待费、资产处置等事项的财务运行情况,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支出。
3、公开岗位职责,推行公开承诺制,党员干部要针对廉洁从政、履行“一岗双责”、强化自身作风建设等方面做出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