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潮基别名潮至
陈思义

  潮基岩头的埠头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只是没有了喧哗,像清明上河图上的桥

  在众山拱卫之下,清凌凌的三十一溪蜿蜒流过,一片润软的土地是郁郁葱葱的好看

  《瑞安地名志》说,潮基“别名潮至。宋元时,飞云江潮水可涨到此,故名潮至,后改为潮基。”潮基与潮有关,因潮涨到此、船行到此、人聚到此而有潮基街。

  《飞云江志》载:“金潮港是飞云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潮基以上为山溪性河流,以下为感潮河段。”潮基还有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此地大旱,百姓都饿肚子,有位白衣仙人跑到东海龙王那里求雨。龙王说:“要我去那里降雨,限你三天时间,送来童男童女!”限期到了,龙王不见有童男童女送来,气得咬牙:“非给点颜色看看,怎晓得我的厉害?”当夜龙王就行了一阵大雨,开始百姓都快活得跳起来,岂料雨越下越大,没多少工夫,山洪冲下来,潮水满上来,房屋连人都被水冲走了。后来有仙翁指点:“要制伏龙王,必须造座石桥,桥下埋一对童男童女,才能阻挡洪水和潮水。”白衣仙人依说造了一座石拱桥,把自己分身变作童男童女埋在桥下。从这以后,最大的潮水涨到这里都停了,后人就给这桥起名叫“潮至桥”。

  潮基是一个山里人通达城里的一个公共接口,晚清时,木船乘潮可达潮基,后来河床淤浅,埠头下移到岩头。《瑞安地名志》介绍岩头“地居陶山至湖岭的交通要冲,为湖岭至市区的飞云江水运起讫点,惯称潮基岩头”。带路的人是个黑黑的汉子,他用手指刮下额头的汗,一甩,然后自我介绍说:“我叫郑锦宝,关耳郑,胡锦涛的锦,温家宝的宝。”

  从漫水桥到新殿码道,郑锦宝指点给我们看,还能看出老码头的样子。潮基岩头以前有好多码头,粮站的、土产站的、运输社的、盐业公司的、木材检查站的、交管站的,轮船公司的。化肥、农药、食盐、白糖、日用品从城里通过水路运到这里上埠,再肩挑到湖岭山区各村。山区的木炭、茶叶、木材、毛竹、卫生纸汇集在这里,用船运销各地,城乡在此进行默契的交易。

  潮基岩头是金潮港的中转埠,上上下下的有舴艋舟(它因为小,两头尖,很像蚱蜢而得名)。陆游《过瑞安江》的“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说的也应该是舴艋舟了。舴艋舟趁着潮候上去,潮平到潮基岩头,撑船的老大喜欢一边行船一边唱船歌:“三十六行行业多,撑船喜唱撑船歌。不管岁大或岁小,叫我老大叫我哥。”

  然而,四条溪水汇集于此,每逢山洪暴发,又遇到飞云江涨潮,于是山洪下泻,潮水上涌,潮基岩头往往成为水乡泽国,村民们赶紧向后山高地撤退,或者爬到靠山的屋顶上躲避,水一退,墙壁上总是留有洪水浸泡的痕迹。

  潮基岩头的埠头最终被废弃了。造了公路,水运慢慢地少了。近年瑞枫公路改造加宽,郑锦宝最大的喜悦在于:困扰岩头村上百年的洪灾彻底解决了,即使遇到几十年罕见的山洪暴发,村民也不必再逃上山去担惊受怕了。郑锦宝是村党支部书记,回想瑞枫公路改造涉及拆迁安置,他以超常的耐心承受各种冷嘲热讽,乃至奚落辱骂。与公路建设同步,他牵头联络在外地的乡亲成立联谊会,提出改造岩头村的构思,第一年安置房建设破土动工,第二年拆迁户就搬进了新居,郑锦宝一下子很是荣光。我们进入村民老黄家看,160多平方米的套房装修得很洋派,大客厅、三室两卫。大沙发、47寸液晶电视、三门冰箱。女主人赶忙让座,未等我们开口,连声说:“路也通了,新房也住上了,山头人现在住得比城里人还宽敞,环境又好。”

  潮基岩头的埠头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只是没有了喧哗,像清明上河图上的桥。离埠头十来米,新造的瑞枫公路从上面穿过,替代了它的功能。村前面的滩林很茂密,深绿浅绿相间,修竹矮树相配,下面潺潺地钻出一泓水来。

  滩林把这儿渲染得生机勃勃,微风轻掠,使人忽然觉得离淳朴的大自然是那么近。沿溪上溯陶溪村,有一石碑,上有“桃李蹊”三字,看去有些年代了。一溪流水,清可见底。那溪水之所以这么清,毫无浊迹,应得益于周边的生态环境。这么一个西部乡村,村里的排污管道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池建了,池上还种了芭蕉花,生活污水处理后才排放,这是了不起的事。

  人把河流比作母亲,提出保卫母亲河,是一种大彻大悟。

  沿溪再上去有贾岙,村里姓诸葛的据传是诸葛亮后裔,有“躬耕苦读,不求闻达”的优雅之气。即便是小店、酒肆,也没有别处的张扬,和那安静的民居融为一体。村前一棵银杏树,活了一千年了,树干上的树乳像钟乳石般往下长。小流域治理之后的溪岸是一片风景,如此块石堤坝本只有在城市公园看到,溪面特宽,溪水丰沛,水面自然没了漂浮物,干干净净。

  缘溪而行,峡雄谷秀,不知谁给取了个很文化的名字:卧龙峡,一个从诸葛村派生出来的地名。溪上有游泳池,放眼看去是碧透而湛蓝。陪同的乡干部小张说,这水直接喝也无妨。不远处有南北朝岩刻,省重点文保单位,刻有佛像佛塔,说明佛教早在南北朝就已传入瑞安了。

  自然景观有了人文景观相衬,就有了历史的深邃,游人就有了对“天人合一”的更深理解。看了乡里高个子书记递来的材料,留下印象最深的也是如何做好山水文章,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这就是潮基,一个省级生态乡的景致。山萦水绕,在大寨山、西龙山、殿后山、白岩山拱卫之下,清凌凌的三十一溪蜿蜒流过,一片润软的土地是郁郁葱葱的好看。我发现,潮基是一个清纯秀美的乡村。

  潮基的银杏与溪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热线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广告
   第13版:金融
   第14版:金融
   第15版:名媛
   第16版:广告
从“火烧棺材厂”说起
潮基别名潮至
儿子出国游学记
瑞安日报 人文 11 潮基别名潮至 陈思义 2010-9-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