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各大超市、菜市场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粽子,蛋黄肉馅、豆沙馅、蜜枣馅等等,数不胜数。
家住老城区的夏先生今年66岁,前几天晚上连吃了3个粽子,没过多久就觉得胃部不舒服,紧接着出现了腹痛和呕吐。夏老伯被家人送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老伯吃了过量粽子导致急性胃扩张,必须马上治疗。
记者从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了解到,每年端午节前后,总有一些市民因贪吃粽子出现不适。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油性及黏性较大,不易消化,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日前,市消保委发出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粽子时要注意多个方面。
■购买粽子
1. 购买粽子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购买。
2. 不要买“三无产品”,要选购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粽子。
3. 购买真空包装类粽子时要注意,不要购买和食用涨袋漏气的粽子。
4. 不要购买皮色鲜绿的粽子,因为粽叶很可能经过硫酸铜处理,安全性没有保障。
■食用粽子
1. 粽子好吃,切勿贪多。粽子的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吃得太多,容易引起腹胀。
2. 空腹不宜吃粽子。如果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患者旧病复发。
3. 不宜食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粽子。又硬又冰的粽子,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应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
4. 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
5. 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6. 老人和儿童,胃肠病、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要慎食粽子。
7. 女性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
此外,吃粽子时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粽子蒸或煮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兼之其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因此,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最好不食或少食。很多粽子馅中有咸肉、蛋黄等,从而成为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不利。(项颖 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