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动手
这是“拖延症”在作怪

  本报讯(记者 项颖 实习生 陈丹丹)“我女儿真是火烧到屁股还不知道跑,双休日书包一扔,周一要交的作业,到周日晚上还不肯动笔,要到周一早上早起一个小时去完成。”说起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小怡,周女士眉头紧锁,显得很无奈。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小怡这样“明日复明日”的学生不在少数,而且在白领中也大量存在。据了解,这是“拖延症”的症状。

  记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中展开调查,发现70%的人自认为有“拖延症”,其中学生和白领特别明显;22%的人觉得自己偶尔会有拖延症;8%的人自信地说自己没有“拖延症”。对于产生“拖延症”的原因,大部分人说是“懒惰,觉得还有很多时间”,有人觉得是“为了逃避困难”,还有人认为是“事情太多,不知如何下手”。

  据相关资料统计,超过70%的白领在实行一种“滚雪球”的工作方式,就算他们明白,拖沓有碍自己前途,仍重蹈覆辙。

  据了解,长期的拖延行为不仅会降低个体生活质量与行为效率,还会引发焦虑、压抑、自责等负面情绪。因此,他们经常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暗示:“拖到火烧眉毛时,可以迸发出惊人的灵感,工作效果奇好。”而每次工作效果不满意时,他们则认为是自己没有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

  市民张先生养成了每次都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手头事情的习惯。“同事们给我取了绰号,叫‘拖拉机’。因为这样,我还给领导留下‘不靠谱’的印象。”张先生说。

  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徐柏廷说,拖延症大致可分为选择性拖延和普遍性拖延。对于普遍性拖延,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拖拖拉拉,甚至不管身边的人怎么催促都不愿意去做,这部分人建议先到专科医院看看,因为这有可能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症状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民生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热线
   第07版:服务
   第08版:经济
   第09版:天下
   第10版:娱乐
   第11版:网事
   第12版:人文
   第13版:专版
   第14版:宜居
   第15版:宜居
   第16版:家周刊
喝放置在车内的瓶装水会致癌?
立志做最优秀员工
这是“拖延症”在作怪
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调事业工作人员的通知
瑞安日报 民生 04 这是“拖延症”在作怪 2011-6-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