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南红军名将雷高升 工运领袖,曾任瑞安县委书记
英勇顽强威震敌胆
■记者 杨微微
  雷高升带领十余名武装队员,袭击国民党莘塍上望盐务所。

    从山脚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从山下驱车前往马屿镇后坪村(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前为大南乡后坪村),沿着后坪村的山路,车子绕过一段石子路后,一直开到山顶。雷高升烈士纪念馆就坐落于此。

  三层楼的纪念馆,飞檐斗拱,朴素而庄重,面向远方,仿佛在向后人讲述这位出生于后坪村,后来成为浙南地区早期党员、工运领袖、红十三军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雷高升的生平事迹。

  红十三军成立,任红一团团长

  记者一行来到雷高升烈士纪念馆时,雷高升的小儿子施礼高、孙子施端敬已在纪念馆等候。

  后坪村党支部书记施端敬(雷高升之孙)说,纪念馆所在地叫四亩田山,纪念馆从2007年11月12日开始动工,大南乡政府十分重视,许多单位、社会人士、村民热心捐助,没有能力捐款的村民就来帮忙干活。2010年6月29日,纪念馆落成,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61平方米。

  雷高升的铜像就树立在一楼大厅,铜像上刻着他出生和牺牲的时间:1901—1932年。

  雷高升,原名施德彰,乳名式汉,曾化名雷震、雷冷霜、彭志华、彭德等。

  在纪念馆二楼,有雷高升的事迹介绍。“倡导温州工人运动(1924—1926)”、“参加武装暴动(1927—1928)”、“开展游击战争 (1929)”、“红军名将的战斗历程(1930)”、“岩头事件(1930—1931)”、“被捕牺牲(1932)”,六大部分串起了雷高升各个时期的主要事迹和历史意义。

  “我父亲最早是在温州参加革命。当时他在温州一家布厂里做工,有党员在厂里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我父亲积极参加,是厂里工运的骨干。后来他发起组织永嘉染织业工会,组织各染织厂工人联合罢工。这次罢工胜利后,我父亲就被推选为永嘉县总工会主席。”在雷高升铜像前,80岁高龄的施礼高老人向记者讲起了父亲早期在温州时的革命经历。

  施礼高是雷高升的遗腹子,从小听祖辈们讲起父亲那短暂而又英勇的一生。 

  据原党史办主任周兴杞介绍,1927年“4·12”事变,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温州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雷高升携妻儿离开温州,撤到了瑞安,先后隐藏于瑞安驮山、后垟等地。他改名雷高升,便始于此。

  后来,他回到了老家,以教书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1928年,雷高升参与了三县    

    农民武装联合暴动。

  1929年6月,雷高升任中共瑞安县委书记。为贯彻中央特派员徐英关于加紧建立农民武装、进行暴动的指示,他在瑞安仙岩渔潭村召开了各区党组织的负责人会议,决定建立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以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政府。9月15日,雷高升带领十余名武装队员,袭击了国民党莘塍上望盐务所,缴获一些枪支弹药和银元。

  “那时候,国民党反动派知道我父亲是干革命工作的,我们一家人经常要东躲西藏,或者在亲戚家避几天。国民党就拆掉、捣毁我家的房子,我家以前有7间房,被捣毁只剩下2间。我爷爷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去,夹手指,受刑非常苦。大哥这里逃那里逃,二哥8岁的时候,被抓去吓怕了,吓哑了,说不出话来。”讲起当年一家人遭受的苦难,施礼高有些激动。

  

    身先士卒,率红一团攻打平阳县城

  “我父亲任红一团团长后,主要活动在永嘉一带,听我祖辈们讲起过,我父亲曾带兵攻打过平阳,不过最后失败了。”施礼高对父亲雷高升参加红十三军之后的一些战斗细节并不清楚,加上年事已高,有些忘记了。

  红十三军建立之后,根据当时中央的指示,攻打国民党的城市、乡镇作为主要军事行动目标,第一个重大军事行动就是攻打平阳。

  1930年5月15日,胡公冕、雷高升率领红十三军红一团,及黄岩红军游击队战士等900多人,从永嘉表山出发,突击青田平板式,击溃省保安队两个连,随即进入瑞安,袭击了陶山镇,夺取了陶山警察所全部武器,随后直驱平阳。

  5月24日清晨,红一团、瑞安游击队共1600多人分为两队,分别经山皇、湖岭、塘河和石塘岭、过沙岗到达平阳城下。平阳县委负责人吴信直和叶廷鹏分别率万全、江南的农民武装前往接应。余声斋、冯仁喜、白希钦等率领另一路瑞安西区和北区的游击队200多人,从高楼南山出发,经垟湾直达平阳。

  平阳县城驻有国民党省防军的一个连,还驻有县警备队、保安队等。5月24日上午9时,胡公冕下令部队攻城。红一团和平阳、瑞安的武装队伍,分别从西门、北门进攻县城。守城敌人一时没有防备。从西门攻入的队伍,很快攻下了国民党县警察局和稽查队,后又攻入县府,歼灭部分卫兵,县长叶燕荪越墙逃跑。

  从北门攻入的队伍,原定攻打目标是驻在城隍庙内的国民党省防军。由于人地生疏,向导领错了路,将五显殿错认为城隍庙,扑了空,再转向城隍庙时,已耽误时间,省防军已占领城垣,居高临下,疯狂反扑。驻南门外的国民党巡缉队闻讯赶回城增援。

  “攻打平阳,开始时战斗比较顺利,从西门攻入的队伍把国民党县长大印也缴了,砸开监狱大门,释放被关押的40多名无辜群众。后来国民党发现农民武装的武器不太好,加上当天下着小雨,当时农民武装的武器好多都是土枪,非常简陋,被雨淋后就打不出来。而国民党的武器比较精良。”周兴杞说。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15时。雨越下越大,红军和游击队用的一些土枪被雨淋后逐渐失去战斗力,而国民党援兵又陆续赶来,红一团和游击队陷入重围之中。为保存实力,胡公冕、雷高升下令部队撤出战斗。

  撤退时,许多游击队员和红军战士被国民党拦截在城里。“当时有些农民武装是临时跟去的,组织上差一点,城门关了之后,这一部分人被困在城里,如果不及时营救,就会被国民党杀害。这时候,雷高升组织了敢死队,调集枪手,拿了猪肉架上的案板,带头向城内敌人冲锋扫射,以掩护被困游击队员和红军战士的突围、撤退,救出了很多农民武装,减少了牺牲。”周兴杞说。

  后来,国民党军紧闭城门,挨家挨户搜捕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攻打平阳县城最终失败。

  这次战斗,红一团、游击队共牺牲192人,其中瑞安籍战士伤亡最大,北区、南区都有数十人伤亡。但这次战斗产生的政治影响很大,《上海报》和苏联《真理报》对此相继作了报道。

  

    被捕牺牲红十三军斗争失败

  红十三军成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各部连续发动攻打国民党的中心城镇,打平阳、夺李茅、克缙云、袭瓯渠、占乌岩等,经历大小战斗近百次,范围覆盖浙南十几个县。

  但是红十三军受到当时党中央“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实际,连续攻打县城和集镇,遭受了巨大的牺牲和损失。同时,在开展频繁的武装斗争中,没能在游击中心区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致使军事活动和党组织失去依托和群众的有力支持。

  1932年5月,发生永嘉“岩头事件”,雷高升等人英勇牺牲,标志着红十三军斗争最终失败。期间,瑞安党组织、游击队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们武装斗争坚持时间长、范围广,不仅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农村封建势力,还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国民党“围剿”中央苏维埃的兵力,为后来红军挺进师的活动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内容参见《瑞安英烈》、《中共瑞安党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热线
   第04版:关注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经济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时评
   第12版:广告
   第13版:广告
   第14版:休闲
   第15版:周游
   第16版:乐周刊
英勇顽强威震敌胆
瑞安日报 关注 04 英勇顽强威震敌胆 ■记者 杨微微 2011-6-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