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汝 通讯员 陈丹丹)陈文联坐在电脑前面,一手翻着调查统计表,一手握笔飞快地在纸上运算,并将数据录入电脑……
陈文联是玉海街道南门社区的统计记账员,每月26日之前都要收集、归纳辖区内的调查统计表。2006年至今,从事记账员一职已经近6年了。
和她一样,全市共有记账员38名,其中城镇8名,农村30名,他们活跃在基层的城乡记账员,采集源头数据,掌握调查户的第一手资料。
南门社区有25户调查户。每月20日,陈文联都要收集账本,然后整理、编码、录入、审核、上报各类数据,每一笔数据都要经过仔细审核,严格把关确保真实。
今年,南门社区新增了5名调查户。在一些调查户看来,记录每天的收支状况、填写统计调查表是件麻烦事,同时还担心自家的经济状况信息泄露。一位刚被选为调查户的居民就表示:“我家买台电视、买件衣服都要登记,如果这些数字被别人看到,我家的收支情况还有什么隐私?”
那段时间,陈文联没少费口舌,经常到该居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反复承诺统计数据绝不泄露。经过多次交流,终于说服对方。
如今,该社区的25名调查户已经全部“上岗”。
统计调查表上的数据分门别类,几乎囊括了居家生活的各项收支。刚开始,一些调查户不清楚各账目的概念,同时为了图方便,直接在调查表上填写了笼统的数据。
对于这些记账质量不高的调查户,陈文联还要重点进行辅导,手把手地指导,对不清楚、不规范的账从不放过。
每个月20日收调查统计表,26日之前向市统计部门提交数据。在那几天时间里,陈文联每天都要仔细核对数据,消灭每一个可能的错误。有一次,一本调查户里记录买一根日光灯花了1.5元。陈文联心生怀疑,马上给调查户打电话。最后弄明白,原来调查户把小数点标错了:实际上日光灯的价格是15元。
陈文联告诉记者,只有准确、翔实的数据,才能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作为统计员,必须仔细仔细再仔细,因为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居民社会生活水平,还是制定政策的依据,牵动多项统计指标,容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