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记者节·我们在路上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芋合作社“越界”帮忙卖番茄
“有销路,种得更放心!”
记者在大棚内采访

  走在田间大棚里,雨点滴落在大棚顶上发出滴滴答答声,低头就可看见一个个绿色的小番茄挂满枝头,有的和小孩拳头差不多大,有些还只有成人拇指般大小。这是昨日记者在马屿镇建新村田头看到的一番景象。

  番茄曾遭遇滞销

  “这个也是番茄吗?怎么和其他的相差这么大?”看到农田里的番茄小苗,记者好奇地问。

  正在田间查看番茄长势的池帮飞告诉记者,由于品种不同,种植时间也各不相同,目前有些番茄已经结出果实,有些植株长到约1米高,而有些尚在育苗阶段,到明年2月份移栽。

  “现在只要做好田间管理,让植株不要生病就可以了。以前可不是这样,就算丰收了还要担心销路,有时候可能忙活大半年,结果连本都赔进去了。”说起往年的番茄滞销情况,池帮飞的表情有些沉重。

  “有一年番茄滞销,价格最低时1公斤才0.2元,连采摘的工钱都赚不回来,更别说种子和农药的成本了。”一旁的农户接过话茬说,“辛辛苦苦种了好几个月,结果连本钱都收不回来。我们没文化,担心土壤不适合种别的东西,只能继续种番茄。”

  合作社拓宽销路

  “现在我们只管种,番茄摘下来不用拉到市场上卖,直接送到合作社就可以了,省事省力又省心!”种了三四年番茄的孔祥余正在田间为番茄植株支架。

  据了解,顺泰番茄种植面积有500余亩,其中数建新村的种植面积最大,约有300亩。然而,这么多种植户中形成规模的只有2户,其余均为散户。2009年以前,大批量的番茄成熟后,只能依靠外地收购商前来收购。

  “市场上番茄销量不好了,外地收购商就不会来这里收,本地大面积的番茄就面临滞销,农户的收成就没了保障。”顺泰毛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志寅告诉记者,建新村村委会主任找他们商量,希望毛芋合作社增设番茄收购项目,帮助农户解决后顾之忧。

  “番茄种植户中也有我们合作社的成员,而且两个收购项目季节不同。”池帮飞也是合作社番茄收购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介绍,从2009年开始,毛芋合作社开始收购番茄,每年收购量约800吨,去年收购价每公斤2.4至2.8元。

  “番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特别多,农户们普遍缺乏技术,如果处理不当植株可能成片死亡。我们打算除了解决销路问题,还将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池帮飞说。

  (苏盈盈/文 王志/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记者节·我们在路上
   第05版:记者节·我们在路上
   第06版:记者节·我们在路上
   第07版:记者节·我们在路上
   第08版:温州·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广告
   第13版:风行
   第14版:风行
   第15版:风行
   第16版:广告
明年还会有这么多耕地吗?
一年一百万把扫帚
如何“扫”出一条销路
“有销路,种得更放心!”
瑞安日报 记者节·我们在路上 07 “有销路,种得更放心!” 2011-1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