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仰望雪山
■俞 海

  雪山,一个多么神秘,多么令人向往的名字。过去,我只能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揣测和想象雪山的模样,以及关于雪山的那些神奇故事。

  前年夏天,去青海旅游穿越柴坦木盆地时,曾经远远地眺望过祁连山的巍巍雪峰,当时,雪峰在落日辉映下,宛如一顶金光四溢的皇冠,更显得庄严和远不可及。想不到今年的九寨沟之旅,却让我如此近距离地阅读了雪山。因为,九寨沟最远的风景点是在黄龙,而去黄龙就要翻越岷山山脉。

  岷山地跨川、甘两省,北起甘肃岷县,南至四川茂县,海拔3000公尺以上,南北逶迤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岷山”之说。而一代伟人毛泽东“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更令我辈为之神往。所以,我十分庆幸自己在76高龄时,还能走一走千里岷山之路,还能登上这令人望而生畏的巍巍雪山,以一个退休老人的闲情逸致领略高原的雪域风光。

  当车子蜿蜒着爬上连绵起伏的岷山山脉时,原来远在天边的雪峰便迫近眼前,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轮廓分明,巍峨而圣洁。

  不久,车子在公路边的观景台前停下。虽然山下已是三月暮春时分,在岷江源那里,我能亲耳聆听春水在冰下流淌的声音,但在这里,雪风依然凛冽,积雪依然遍野。雪山上的天气难得晴朗,阳光洒在雪地上,却没有丝毫暖意,只有下面山谷里的杉树林开始脱去冬装,早早地换上绿衣,提醒人们春天已到来。

  蓝的天,白的雪,绿的树,这就是今天我眼里的岷山。

  旅伴们急不可待地纷纷下车,或紧裹大衣,或戴上帽子,携带自己的“长枪短炮”,奔跑着去寻找最佳的视角,尽最大努力记录下这值得留念的一刻。

  仰望雪山如仰望伟人,遥想当年红军长征翻越此山时,毛泽东第一次看见雪峰如海,莽莽昆仑近在咫尺,一股帝王之气顿化为万丈豪情,自他的胸中奔涌而出: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千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翻越千里岷山之后,红军迎来了胜利,毛泽东没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千里岷山见证了这一段辉煌而光荣的历史。

  仰望雪山如仰望红军,红军队伍似滚滚铁流,穿越于岷山的群峰峻岭之间,金沙江,大渡桥,腊子口,前仆后继,血战二万五千里。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胜利,换来了今天……

  仰望雪山如仰望历史,中国革命成就开天辟地的建国伟业后,却没有能够逃脱那个“飞鸟尽、良弓藏,兔死狗烹”的历史怪圈,多少同患难、共生死的战友,恩断义绝,反目成仇;多少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战将遭诬陷,受迫害。太平天国的历史悲剧在10年“文革”的浩劫中反复重演。唯有这远在红尘之外的岷山雪峰恍如昨天,伟岸、美丽、洁白,象征着真正革命者的坚贞情怀和不朽人生。

  仰望雪山,我热血沸腾,不禁潸然泪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热线
   第05版:民生
   第06版:服务
   第07版:关注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广告
   第10版:网事
   第11版:人文
   第12版:专版
   第13版:金融
   第14版:金融
   第15版:休闲
   第16版:广告
仰望雪山
螳螂的眼睛会变色
只因有了你们
雕花木梳
瑞安日报 人文 11 仰望雪山 ■俞 海 2011-11-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