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因检测能否发现
孩子的“天赋”?
■胡新华

  据有关媒体报道:凭口腔黏膜就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儿童疾病易感基因项目中还有“网络成瘾”的基因检测,在体育类“天赋”检测项目中有优秀运动员基因检测,艺术培训类中还有检测内向稳重和外向活泼等基因。

  一个公司敢做基因检测,相信其定然有着一套自己的理论,相信其检测报告也应该会相当专业的。然而,基因检测果真是很可靠吗?这究竟是一场科学,还是以科学的名义在算命呢?

  从古至今,人们都乐于探究孩子的潜能,古有“抓周”预测,今有基因检测。对孩子“抓周”的事儿,当今也许有人会做,但用以预测孩子潜能,估计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的,毕竟“抓周”的随意性较大,何况用来“抓周”的物件并不多。而现代的检测方式看起来一套一套的,而且都有着所谓的理论依据,竟让不少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测试一把,以期根据目标制定培养孩子的计划。

  我市有些市民,不惜花费上万元赴上海、北京等地,甚至到国外进行所谓的基因检测。看着家长们愿意花成千上万元对孩子检测基因,笔者有些疑问:基因检测的方式就一定科学么?就一定可以相信么?

  其实,天下还是以平凡人居多,真正有天赋的人是凤毛麟角的。果真基因检测能有那么准的话,那么每一个家长都愿意破费来开发孩子的潜能,那全天下也将只有天才而没有蠢材。只是,满天下都是天才的可能性,会出现吗?

  “科学的”基因检测和古代的“抓周”其实没啥两样,但家长愿意花大把的钱来做“科学”检测,说到底,这一方面是孩子的家长缺少信心,或者说是孩子家长过于迷信;另一方面,是“科学机构”看到了“商机”,便打着科学的旗号来忽悠家长的口袋。如果一定要说基因检测有科学依据,那充其量也就是基因检测对孩子有一种鼓励作用。

  在教育专家眼里,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天赋,而发现孩子的天赋,不是靠“抓周”,也不会靠基因检测,而是要看家长在平时能否细心地观察孩子的成长,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等,对孩子有目标地实施教育。如果说家长仅靠基因检测,恐怕“发现”了孩子这方面的天赋,却丢失了孩子真正的天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关注
   第04版:热线
   第05版:热线
   第06版:服务
   第07版:经济
   第08版:天下
   第09版:娱乐
   第10版:网事
   第11版:时评
   第12版:广告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休闲
   第15版:周游
   第16版:乐周刊
薄弱学校的出路
照葫芦画瓢
基因检测能否发现
孩子的“天赋”?
药品高利润 伤害是群众
新时代需要
新“侠客”
流入机关
瑞安日报 时评 11 基因检测能否发现
孩子的“天赋”?
■胡新华 2011-11-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