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天大楼的窗口,一个小男孩试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口中含着一口痰,手中拿着一块糖。痰从口中飞出,同时糖从手中飞下,一阵风吹来一口痰被吹散在城市上空,像雨丝消失在风里,糖却歪歪斜斜地落地。
父母知道后,父亲说孩子有探究精神,母亲说这是天才的设想,孩子却说:“这其实是不文明的,很不环保。”
孩子明明知道这是污染环境,却好奇地做着违心的事情。这使笔者想起学校门口十米以外的果壳纸屑,学生一路吃零食,一路抛果壳纸屑,一路吐痰。他们不是没有环保意识,也不是教师没有指点教育。学校内部干干净净,是教师和值日生每时每刻都在监督,即使最顽皮的学生也会走到垃圾箱处吐痰抛果壳。监督力度强,孩子就会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果没有人监督,他就会“自由”一会。
在农村,一些群众就像学生一样,没有监督就十分“自由”,随时吐痰,随地吐痰。养着鸡鸭的一路粪便,脚都无法落地。如果没有村干部通知说,市局领导来检查卫生环境。他们就不想清理。这种现象不是他们不懂环保,更不是没有环保意识,而是有环保意识却无环保行为。他们为了眼前利益,对周围环境漠然处之,甚至潜意识中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
一般人都不会在自己干净的套房里随地吐痰,而在一些公共场所却不愿把痰吐到垃圾箱里,随口一吐很不卫生。这连傻子都懂的事情,聪明人却做了傻事而沾沾自喜。
笔者认为,环保工作必须从孩子吐痰之类的细节抓起,培养人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人们的举动纳入常规化的环保行为,不管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慎独”的环保境界。环保要从细节抓起,人人都参与监督每个人的环保细节,随地吐痰就不会发生,环保工作会做得完美无缺。
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这不仅仅是为自己谋平安和健康,更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