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紧紧围绕上级纪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五大行动”为载体,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强化监督检查,服务保障发展作用进一步体现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职能优势,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重要工作任务做到主动跟进、全程保障。
围绕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开展了重点工程建设保障行动。对55个重点项目建立市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挂钩联系、跟踪服务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双百”行动、“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行动”、“两违”整治等项目的专项执法监察。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开展了作风效能优化行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联席会议”模式,在温州地区率先开展市场准入“六证联办”服务机制,全年审批效率提高30%以上。加强市、镇(街道)、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加大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力度。
强化教育监管,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进一步规范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通过开展第十个廉政教育宣传月活动、举办廉政书画展和廉政教育优质党课评比活动、组织党员参加职务犯罪庭审旁听和参观法纪教育基地等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收到较好效果。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广电直播”活动,充分发挥“清风读书室”、“云江廉潮”等廉政宣传阵地作用。清理“小金库”17个,涉及金额362万元,公务车辆全面推行GPS定位管理,否决了18批次外出学习考察申请,“581”廉政账户收到党员干部主动上交的礼金、礼券、礼卡折价金额350万元。聘任党风政风行风监督员,对各地各部门的党风政风行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强化纠建并举,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决
深入开展教育、卫生、涉农、涉企等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加大教育乱收费专项督查力度;严格执行药品、医疗器械集中招标规定;市卫生系统开展深化“无红包、无回扣、无不合理大处方”医院创建活动;加大涉农涉企减负工作监督检查力度;连续10年在市级机关部门和基层站所开展行风民主评议和争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活动;开设“瑞网议事厅”,续办“阳光行动——局长在线”栏目,31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作客电台接受群众咨询和投诉,共解决和答复群众投诉咨询363起。
强化案件查处,执纪办案综合效果进一步显现
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举报964件,立案364件,处分党员干部301人,其中科级干部8人,移送司法机关17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300多万元。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了以“百名干部化百案”为主要内容的“为民解忧、为党增辉”专题活动。加强案件审理和申诉复查工作,推行党政纪处分结果公开制度。坚持实行“一案一会一建议”制度,进一步发挥了案件查办工作的治本功能。
强化机制创新,重点领域防治腐败工作进一步深化
在行政权力运行领域,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全市371个单位共查找出廉政风险点10089个,制定防控措施9159条,编制权力规范运行流程图1081份、情景案例1489个。不断深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益冲突回避制度建设,全市所有市管干部信息都录入信息库进行监管。深入推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率全省之先开展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
在工程建设领域,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深化廉洁规范工程创建活动,从投资规模控制、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工程进行评价,促进工程内部规范化建设。
在农村基层领域,率全省之先对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项目实行廉政风险点管理。围绕农村基层管人、管事、管财重点,编制村级组织权力运行流程图。全力推进村监会建设,在温州率先解决了村监会成员待遇问题。
强化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以“互学互比”营造干事氛围,以“即办制”提高干事效率,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重视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建设,委局机关坚持落实“六个一”学习制度,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了廉政建设调研月活动。对调整后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重视镇街、部门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出台相关方案,明确各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配置职数。
2012年,市纪委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责任制考核办法改革和结果运用。强化协调意识,加强与各部门的业务联系,有效整合反腐倡廉力量和资源,强化内部监管,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