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平常都忙些什么,算起来回老家看父亲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老屋门前水泥雨棚下5只唧唧喳喳赤裸裸幼小的燕子,这次回去都羽毛丰满开始灵活试飞了。
摔伤后基本上躺在床上的父亲,走过寒冷的冬天和潮湿的春天,在这个生机勃发的夏天终于奇迹般地能独自行走了。在床上自如起坐的父亲,坐在床沿上,借助旁边的床头柜,右手按在上面,左手拄着拐杖,不仅能站立起来,而且可以比较轻松地行走了。这对于一位耄耋老人,特别是在摔伤久卧之后,恢复得这么好,实在是难能可贵。
看着坚韧的父亲颤巍巍起立、步履蹒跚,站在他身旁还真不敢走开,生怕会有什么闪失。可父亲总是自信地摆摆手,说“不用牵手”,包括上卫生间、去饭桌上吃饭、到屋门前坐下来,虽然坐下来仍然有些不灵便。去村头桥边的榕树下亭子里转转,也不用再坐轮椅了。
陪父亲坐在屋门前聊天,见父亲的指甲又长了,连忙去找来剪刀,端了小竹椅,坐在父亲跟前。几乎没给其他人剪过指甲,剪父亲的指甲真有点吃力,剪少了不心甘情愿似的,剪多了又怕伤痛着手指。发现父亲的胡须也长了,去屋里拿了电动剃须刀,想想还是让父亲自己动手,然后将他没剃干净残留下来的给一一清除掉,老人也顿时精神矍铄起来。
去年,父亲的左手腕和胯部摔裂之后,在医院里住了没几天就出院了,回到老家只能卧病在床,连在床上坐起来也没力气,都要我们用力地扶才能起来。开始几天连稀饭也吃不下,只能喂点饭汤、麦片、蛋白粉等,为此妹妹特地从北京赶回来,变着法子给父亲做各色各样好吃的,渐渐地能吃下稀饭、干饭,渐渐地能自己吃饭、夹菜。在老母亲辛苦照料下,父亲从躺在床上吃,到坐在床头吃,再到饭桌上吃。父亲开始坐的时候,也需要搀扶,慢慢地能自己费力地坐起来……
明媚的阳光,和煦的微风,天气这么好,总是鼓励父亲出去走几步。搀扶着父亲迈下屋前的台阶,轻轻地握着他的臂膀,往村头走到一半路的时候,父亲会停下脚步说:“难走了,歇息一会儿。”高兴的是父亲走路的时候喘息也不那么粗了。在新建的廊桥上坐了一会儿,父亲就急着要回家,劝说再坐片刻也没有用。没走几步,父亲会像孩子般自豪地说:“你放手,让我自己走走。”
作为镇里为数不多、村里最早的老党员,加上高龄老人的补贴,父亲现在每月有几百元生活费,还有免费的医疗保险,真是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了。赶上这样的好年代,老人只要健康长寿、儿女孝顺、孙辈长进,生活应该越来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