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检查
让基层不能承受之重
■项建达
岁末,“年终检查”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除前段时间网爆的某县长一天陪检查领导洗8次澡、某县委书记一晚陪吃四五顿饭、某县接待办主任一晚赶8个饭局外,更有甚者,徐州市某学校更是创造了5天内接待28个检查团的最高纪录!
年终岁末,上级主管部门到下级单位去了解情况,督促工作,激励先进,找出问题,寻求对策,本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事情超过了一定的度,泛滥起来就变了“味”。其实,这些变了“味”的检查,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它不仅不能有效地促进工作,反而给基层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负担,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耽误年终抓工作的宝贵时间,还把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传染给了基层。而对于这种“狂轰滥炸”式的检查评比,基层干部群众更是怨声载道,叫苦不迭。有的喊“应酬累”,有的叫“喝酒苦”,有的愁“汇报材料多”,有的甚至加班加点累倒休假……年终检查,实在是基层单位不能承受之重。
“工作成绩不是检查评比出来的,有多少检查组能真的到现场看看?有多少检查组能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某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检查评比中存在的问题。其实,关于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的文件通知,有关部门已经下发N次了,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强调指出,要求各级领导认真做好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坦率地讲,光有领导重视还不够,光有文件通知也不见得就能得到落实,要想全面规范检查评比工作,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基层工作上台阶的有效途径,还必须从源头上进行管理。
笔者认为,首先,有关部门要转变思想,打破“惟检查才能促进工作”的思维定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次,要严格控制年终检查验收活动规模,要撤销、合并、精简检查评比项目,坚决杜绝过多过滥的重复检查和作用不大的无效评比;第三,要制订科学的考评标准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第四,检查人员要严格遵守“八项规定”,自觉做到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挥霍公款行为,切实维护有关部门的良好形象等。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些名目繁多让基层不堪重负的年终检查也该到“认真加以解决”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