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2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名文化
妙乐清音
雁荡山

    地

    名文化

    妙乐清音

    ■陈思义

    “介姆”是乐清的语言符号,就像雁荡山是乐清的山水符号,低压电器是乐清的产业符号,人们习于不冠地名直呼正泰德力西

    蛰居瑞安,十年没听乐清朋友朗朗地笑了,我们老了,我们的城市却少年般日长夜大,在外面很有名气:有钱,民营经济发达。

    “介姆飞过青又青哎?介姆飞过打铜铃嗬?介姆飞过红夹绿哎?介姆飞过摸把胭脂搽嘴唇嗬?”

    “青翠飞过青又青哎,白鸽飞过打铜铃嗬,雉鸡飞过红夹绿哎,长尾巴丁飞过摸把胭脂搽嘴唇嗬! ”

    这是乐清民谣《对鸟》,上了中国民谣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亚太地区民歌集。民谣里的“介姆”是“什么”的意思。乐清人说话有很多“介姆”,我的乐清朋友丹华是诗人,很平易近人,也不耳背,却是一个接一个地“介姆”,我觉得他把“介姆”说得特别乐清。

    “介姆”就是乐清的语言符号,就像雁荡山是乐清的山水符号,低压电器是乐清的产业符号,人们习于不冠地名直呼正泰德力西。

    一日问起,乐清为什么叫乐清?答曰,源于王子晋吹箫,一个美丽的神话。乐清建县就据此传说,名县为乐成,后来改“成”为“清”,明隆庆《乐清县志》说,“乐清,盖以王子晋吹箫名也”。

    乐清因音乐而得名,是乐(yue)清而非乐(le)清,特别雅,清新,大家开玩笑说,怪不得乐清人的介姆山歌唱起恁好听。

    那王子晋吹箫的地方叫箫台,乐清有文学刊物《箫台》,丹华、文起、宗斌、瑞坤、蓉棣、文兵一批人就撑在台面上。早在柳市办厂里隆走私的那个年代就写诗写小说,丹华还常给我寄信,邮票8分钱,不知何故常用有蓝色斜线的航空信封,信封里寄不来“介姆”,寄的是他写的诗。那短短的信里常有一个暖暖的词“同病相怜”,说他和我像戏文里的穷书生赶考。

    信短,寄来的诗却很长,题目是《女供销员》:“关于她的风流韵事/已被捕风捉影者/编纂成七卷八册 谁知道/今后 还可以出多少个续篇?/小镇上正经人儿都说 活该/谁叫她 长得婀娜多姿/谁叫她 打扮得花枝招展/谁叫她 赚了那么多/一大叠一大叠的“大团结”?/她悄悄地咽下泪水 咬着樱唇/仍然昂着她那撩人的酥胸/高耸起 她那令人嫉妒的骄傲/走南闯北去赶电器产品订货会/男也窃窃耳语 女也耳语窃窃/那个靠妻子喂肥腰包的丈夫/又在她滴血的伤口上/撒上一大把盐/借口抛开她去另寻新欢/斯人独憔悴/却丰满了 小镇上/好多好多个大厂小厂/后来 她掏出了大半的积蓄/在小镇渡口 建筑了一座钢筋水泥的大拱桥/而在河风中 仍传来/过桥人的碎语闲言/有人说桥是她为自己立的牌坊/有人说 桥是她捐献的一条门槛/让千人踏 万人踩……”

    乐清人创业的故事能编纂成七卷八册,有名的“八大王”充满了酸楚的传奇色彩。好多好多个大厂小厂丰满了,谁说得清其中有多少辛酸苦辣。刘文起《柳市的形象》里说那时轰隆隆的机轮声喧嚣尘上,各地不少人竞相而来,五金电器市场生意很盛,桥头街口清晨时总站着一群群人,拎个提包,夹把布伞,骑着“本田”或“雅马哈”的人靠近,有要工人的,有要保姆的,说妥了就往轻骑上一坐,一溜烟而去——作家笔下的温州模式。乐清人的巧手弄电器,弄出东方电器大都会。

    乐清人的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也是一种细功夫。一道粉墙,一座假山,红娘焚香,莺莺蹙眉,张生偷看,是木雕《月待西厢》。小小的木如意上透空刻上五首唐诗,一百七十二个字,是木雕《唐诗如意》。我书架上有刘瑞坤1995年编的《木雕情缘》,旧书摊上淘来,书上说漫画家华君武参观王笃纯木雕一家,当即挥毫题下“姜老的辣,小的也辣”。

    然而蛰居瑞安,十几年没听乐清朋友朗朗地笑了,我们老了,我们的城市瑞安和乐清,两个千年古县,却少年般日长夜大,在外面很有名气:有钱,民营经济发达,温州南北两翼中心。而乐清民歌《对鸟》已演绎出一首《对鸟新唱》,“介姆”换上了“什么”,借用摇滚还是乐清人对山歌的味,翻来覆去的是今日乐清的时尚与节奏,乐声清扬,得了全国群星奖,我知道这奖很厉害。

    突然想起一个地名就是一条广告语的事:瑞安,天瑞地安;乐清,妙乐清音。后来查乐清地名,知道了柳市有大柳树,乡人聚在柳树下交易,以自家之有余易自家之不足,久而久之得名柳市。白象因有白塔建在形似象鼻的小山上,故名白象。白石的岩石多白色,磐石取坚如磐石义,黄华有黄花山而名“黄花”,“花”与“华”通假而雅化为黄华。七里港即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建七里港区设想的港口。我很早以前去过柳市和白象,最深的印象是电器产品广告牌很多,一排房子的窗户都被广告牌遮住了。人说广告也是窗户,另一种城市对外开放的窗户代替了房子的窗户,开了窗登高望远。

    说乐清,不能不提雁荡山。雁荡山以鸟名山,一只村野之鸟,如果把雁视作一种文化符号,那它代表的是一种潇洒和野性(许宗斌《鸟山之“龙”》)。潇洒和野性也是休闲观光最佳状态,12年前《乐清日报》华荣和杨坚陪着我看大龙湫、灵峰夜景,放松了一天。白溪的软粘泥涂产牡蛎、蚶、蛏,炒粉干里放牡蛎干、蚶干、蛏干真好吃。12年了,雁荡山可好?

    昨日上网,百度一下“乐声清扬”,跳出一个《乐清恋歌》,觉得好玩,于是复制下来:“……白云深处,灵峰依旧苍翠,我遍寻不到当年的阿妹……灵岩飞渡时心跳的感觉,还有谁能和我一起体会。乐清的山,乐清的水,乐清的你如今在哪里飞……错过的你我要用一生去追。”

    乐清的你如今在哪里飞——谨此献给乐清文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德润瑞安·学雷锋
   第00007版:德润瑞安·学雷锋
   第00008版:德润瑞安·学雷锋
   第00009版:温州垟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广告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专版
   第00014版:广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金周刊
妙乐清音
红背心
红裤头儿
黑蛇与花蛇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12 妙乐清音
2013-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