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力”
“微笑曲线”助力笑到最后
业界有一个著名理论叫做“微笑曲线”理论,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呈微笑弧度,而位于两端的便是是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两个环节——研发和营销。
“目前,公司发展的重点还在于抓住微笑曲线的两头,在研发和营销方面下功夫,这是品牌建设离不开的两大关键,要时刻牢记、把握。”浙江通力重型齿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力”)董事长项建忠自信地阐述目前公司在“微笑曲线”中的发力点。
发展要放长线钓大鱼
“通力”是一家从事通用减速机、重载齿轮箱、风电齿轮箱研发、制造、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企业、浙江省技术创新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通力”懂得审时度势,更懂得未雨绸缪。许多企业在投入方面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一些投入往往数额巨大,而且前期不会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增长,只有在后期才逐见成效。这让多数企业对于投入有所顾虑。但多年来,“通力”着眼未来,放长线钓大鱼,在研发和营销方面下血本。
近两年,“通力”斥资近3亿元购买设备。对于其他一些企业来说,这是个想都不敢想的数字。而在“通力”的设备购置清单里,一些进口设备价格甚至超过了千万元。对此,项建忠总是坚信:“我们现在投入购买设备、研发的钱不会马上产生效益,但是相信未来一定有回报。”
注重提升产品附加值
要使企业能够在行业内立足,努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才是顺应时势所向。“通力”不遗余力地将资本投向研发和营销,其意义就在于此。
在研发、营销方面,“通力”从来都是大手笔。据悉,“通力”已自主开发11大系列产品,10个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并参与2项工业齿轮箱国家标准制定,负责起草4个中国齿轮行业中小功率通用减速机行业标准。
早在2004年,“通力”就开始布局自己的销售服务网络,如今,“通力”又投入1000多万元在全国各大区域中心城市建立了10个销售服务机构。在“通力”未来计划中,有3个“100目标”,即培育100名优秀员工、服务100家重点客户、整合100家供应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当传统经济增长因素的活力逐渐弱化时,诸如研发、营销等的后发因素作为企业后续发展支撑力的优势才会逐步显示出来,懂得先发制人,这是一个企业的发展魄力,也是其能够笑到最后的资本。事实证明,“通力”的大方向把握对了,并实现产品从低端向高端的升级,使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得到提升,并实现了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