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兴则经济兴
■薛建国
“不少企业的发展告诉我们,坚守实业的比多业运作挣快钱的要强,创新能力强的比固守老路的要优。只要真正坚守实业、坚持以创新提升竞争力,不管碰到这个风波还是那个风波,企业都有抗风险能力,都能稳健发展甚至逆势增长。”这是日前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到我市调研振兴实体经济工作所讲的一段话(详见5月24日一版报道)。
在这里,“坚守实业”四个字可视为温州的发展方略。上周《南方周末》有篇长文,题为《温州僵局》,描述当下温企生存窘境,以及窘境的生成之因,文章结尾说“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茫然的温州人仍在寻找”。窘境是困局,而事实上,温州已找到了破局之招:脱虚向实。
温州的发展,制造业是根本,即实体经济。然而,随着矿产资源、房地产、造船和金融投资等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兴起,很多温州民营企业跳出本业,实行多元化扩张:全国各地炒房、山西投资煤矿、四川收购油井、新疆收购棉花……资本炒作投机成性,使得许多人不愿意踏踏实实做实业,而是整天想着一夜暴富。炒楼可以一夜成老板,做实业可能十年没进展,这一导向使得资本、人才和信贷等资源都弃实业而去,投入到投机炒作领域,使得实体经济空心化,在经济上行周期内,尚能确保无恙,但是一旦经济处于下调周期内,后果不堪想象。
资本炒作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撑,温州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信贷和民间借贷,负债率高,风险性大。金融危机来袭,温州震感最为强烈。部分企业主出走演变为民间借贷链条断裂、借贷中介倒闭的态势。个别企业主“跑路”导致企业与银行贷款担保的互保圈断裂难以续贷。借贷危机通过互保、赊销、供应链、相互借款等链条又不断扩散和蔓延……温州资本从投机炒作最大的受益者沦为泡沫破灭最大的受害者。温州走了一段“脱实向虚”的弯路。
温州问题实际上是实体经济的空心化问题,脱虚向实是一种正确的回归。这也是符合中央精神的。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此后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也指出,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虚”是害,“实”可兴。有媒体报道,在严峻的事实面前,很多热衷资本炒作的温州人开始转战实业,放弃楼市暴涨投机赚钱的幻想,真正开始建立信心脚踏实地做事情。陈德荣书记在我市走访的几家企业,可以说是尝到了“坚守实业”甜头的。因为懂得坚守,风波浪里方可岿然不动。
实业兴则经济兴,而兴实业必须要有一个有利于实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和良好环境,其责在政府。政府应为民营资本扫清一切障碍和阻力,将民资热钱引入实体经济,让民营实业真正成为经济内生增长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