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跪”
能让学生“站起来”吗
■高振千
近日教育界发生两起“下跪”事件:一是5月初,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杨公庙学校校长杨文军在一番“慷慨激昂”的训话后,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全校700多名学生面前,流着泪劝学生们要好好读书;二是湖南省娄底市一中英语老师谭胜军制止学生冲突后,突然向学生下跪。
据两位当事人称,校长给全校学生下跪是尝试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教师下跪则是为了“唤起班级正义、震撼和唤醒孩子们”。有关报道还提及了校长和教师“下跪”后产生的“美满”效果:学生乃至家长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似乎一下子“懂事”、“认真”了。如此异端的教导行为虽然能感动学生一时,但能感动学生一世吗?久而久之,倘若学生面对这样的教育方式熟视无睹、无动于衷,那么,校长和教师还可以亮出什么样的教育“杀手锏”?
当今的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大多在家里被家长宠爱、溺爱惯了,十分娇气,有些学生养成了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行为,非常难感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针对这些学生的改良,有的苦口婆心当耳边风,有的“好心当作驴肝肺”,有的铁石心肠屡教不改,作为老师“恨铁不成钢”,不能打不能骂,甚至不能批评,在此情况下,为人师者只好使出诸如“下跪”之类下策,来规劝、感召学生。
然而,这些以牺牲和丧失教师之尊严的“下策”,或许能缓解“燃眉之急”,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能损坏和辱没教师的尊严和形象,是教师缺乏自信的表现。试想,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威信扫地,连最起码的尊严都没有,那还有什么权威和脸面来开导学生?教师可以放低架子,或者蹲下身子,用适当的方式和实际行动体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但绝不是拿自己的尊严卑躬屈膝地作为代价。
大家知道,过去的教育只有学生给老师“下跪”,今天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当务之急,教师应当重建职业的尊严,培植和凭借自己良好的形象言传身教,让学生口服心服,而不是用非常之举“征服”学生。当然,这更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重建“师道尊严”。只有这样,教育才能顺应公序良俗进行,否则,做教师的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