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时工”不能当“蝉壳”

    “临时工”不能当“蝉壳”

    ■王国荣

    “温州交警查酒驾‘提篮子’手段高明,酒驾当事人血液被偷梁换柱。”当这样的微博内容被“强势围观”后,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一定很受伤吧?因为网民们会想:你看,官员醉驾了就有人来“保驾”,这称不上典型的权力寻租也是官官相护,为“护”醉驾的瓯海区行政审批管理办副科长陈某,能够得以从轻发落而不影响仕途(相关报道详见本报6月19日10版)。

    官员醉驾被查施行“调包计”的事,在各地都曾发生过,有的官员甚至在发生重大肇事后让部下来“顶包”。正是类似丑剧不时上演,一次次损害执法公信,亵渎法律,才使得公众信任度下降,社会仇官心态加剧。像此案,竟然可以把醉驾当事人母亲的血液拿去做司法鉴定,还让人怎么相信你的执法都是公正严明的?

    好在市公安局对血样鉴定的异常结果立即进行核查,才发现是交警一大队协警潘某和陈某母亲王某内外勾结,将陈某的血样调包了。这起涉嫌危险驾驶罪的醉驾案,不但因调包而变得性质严重起来,而且又一次让人们看到了“临时工”的影子,即已被“予以刑事强制措施”的三人中,潘某是“协警”身份。众所周知,协警不具有独立行政执法权,在执法中仅起辅助作用,而且必须在正式民警的带领下工作。比如,协警可以帮助贴罚单,但不可以开罚单。但现实中,这一类事情都让协警“越俎代庖”了。

    看报道,涉嫌醉驾的瓯海区行政审批管理办副科长陈某,是被设卡执勤的市公安局交警一大队民警当场查获的,并经现场呼气酒精测试仪测试达106.5毫克/100毫升,属醉酒驾驶。那么,接下去的血液采样对象显然应该是陈某,没必要再抽其他人的血,可陈母的血样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抽的?医院抽血、血样送检的过程,仍旧是执法过程,怎么会让协警和陈某母亲在这个执法过程中“内外勾结”、“血样调包”成功的?

    也许有这样一种可能:本该由正式民警履行的职责,都让协警“代劳”了,而好巧不巧这“好差使”偏偏落在一个“低素质”协警的手上,于是,也饮过酒的陈母抓住了“机会”,与儿子串通协警让医生抽了她的血样,欲将她的“酒后”顶替儿子的“醉酒”,以免儿子因刑罚而被开除公职。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并不是说,因为是协警,就一定素质低可能做出这种事。相反,在不少恶性公共事件中频频出现“临时工”身影的当下,他们应该是很收敛的了,除非有“后台”撑着才胆大包天,或者是被背了“黑锅”。因为,类似的调包计,也可能发生在少数正式民警身上。但是现在有很多负面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总以“临时工”来作为逃避法律责任的“挡箭牌”,这已引起社会的强烈质疑,为此人民日报官微近日也发声:不要再拿临时工当替罪羊了。

    眼下正是自然界金蝉脱壳的季节,雨后的傍晚一批批知了成虫从泥土里钻出,爬上树干蜕变成知了,留下一个空壳在树上或掉落地下。“临时工”太像这只“壳”了,能不能让协警一类的“临时工”,多点稳定与尊严,不再让他们成为飞蝉的“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要 闻
   第00003版:要 闻
   第00004版:要 闻
   第00005版:要 闻
   第00006版:有话说
   第00007版:在现场
   第00008版:微播报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财富榜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专版
“临时工”不能当“蝉壳”
太空授课
点燃青少年“科技梦”
成长路上需要自我教育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6 “临时工”不能当“蝉壳” 2013-6-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