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空授课
点燃青少年“科技梦”

    太空授课

    点燃青少年“科技梦”

    ■项建达

    6月20日上午,神舟十号女宇航员王亚平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对地面的中小学生作科普讲座直播,与孩子们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引起了亿万青少年的高度关注。

    自从6月11日神舟十号顺利升空以来,最让中小学生期待的莫过于在天宫一号这个神奇的“讲台”上、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这是继美国后全球进行的第二次太空授课试验,也是本次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最大亮点之一。在课堂上,王亚平凭借丰富的科学知识,娴熟的实验操作,精彩地向学生展示微重力条件下的单摆运动、陀螺演示、水球实验等试验,使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是一个有着千年飞天梦想的国度,从古代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到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再到这次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乘着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中华民族对太空奥秘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笔者认为,45分钟的太空授课,时间看似短暂,实则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就太空授课形式来讲,过去青少年了解航天知识,大多是通过杂志、报纸等渠道间接获取的,而这次它实现了天地互动、人人对话、学科整合,这不仅是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从教育手段到教学形式再到教学内容的创新;其次,从授课受众来说,广大青少年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孩子们能有这个绝佳机会与身处遥远太空的宇航员互动交流,无疑对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立志航天梦想有着不同寻常的促进作用;再者,从授课效应来看,它必定会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不断增强中国的科技力量。近些年来,尽管一些欧美国家恐惧中国的迅速崛起,采取了技术封锁,但这似乎丝毫没有影响中国人自主发展载人航天的决心,反而更坚定了中华民族的“科技梦”。

    当然,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对太空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科技梦”的实现更需要全员化、普及化。这次太空授课虽然直接面向的只是300多位学生,但受教育的应该是亿万青少年甚至所有的中国人。只有点燃每个人学科学、用科学的激情,才能使国人心中美丽的“科技梦”真正成为支撑“中国梦”的稳固基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要 闻
   第00003版:要 闻
   第00004版:要 闻
   第00005版:要 闻
   第00006版:有话说
   第00007版:在现场
   第00008版:微播报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财富榜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专版
“临时工”不能当“蝉壳”
太空授课
点燃青少年“科技梦”
成长路上需要自我教育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6 太空授课
点燃青少年“科技梦”
2013-6-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