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村民、六旬老人、一群老板陆续出资改造山路
爱心接力建起登山健身步道
■见习记者 黄国夫
昨日凌晨4时许,八水村登山步道口已经停满了私家车,从周围各村聚集而来的人们舒展着筋骨,开始晨练之旅。
齐整的石阶、优雅的环境,八水登山步道已成为塘下人民登山健身最理想的场所之一。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用石头堆成的狭窄小路。2010年,该村一些村民自掏腰包,改造老旧的山路。后来,村里不断有人接力出资,将登山道路不断完善。
第一棒:外出经商村民出资10万元修建步道
在八水村村民张国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登山步道口。在入道口,竖着一个登山步道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大罗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几个大字。站在步道口往上望去,整齐的石板路蜿蜒而上,消失在丛林之中。
步道的阶梯并不陡峭,两边树木郁郁葱葱,走累了,便在树荫下的石板凳上小歇一会,吹吹风,看看风景,疲劳顿时消失无踪。
这段登山步道的修筑者是八水村的村民鲍祥尧,现在在云南大理从事矿产、饮料容器制造等行业,任云南大理浙江商会总书记。2010年,在外10多年的鲍祥尧回到家乡,和朋友相邀登山时,发现这里的山路由石头堆砌而成,十分难行,而来此登山的人又很多。
同年8月,鲍祥尧决定自愿出资修建这条山路。原先的石头路被拆除,铺上长2米,宽0.35米的石板,阶梯的高度为0.3米,一共406步。
“虽然这几年都在外面,但是一直心系家乡,能为家乡做点贡献自然乐意。”鲍祥尧说,他是一个户外爱好者,修筑步道是希望能为家乡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健身场所。他表示,下次回来想在步道两边建几个凉亭,供登山者歇息。
第二棒:六旬老人修路修井
406步石阶,与漫长的山路相比只是小小的一段路程。不过,由于鲍祥尧开了修路的先河,后来不断有人出资修路。
在登上一个小坡之后,便可看见道路的一边多了一些石栏。张国华介绍,这里是第二个村民出资修建的路段,修建人是中北村村民徐存碎,今年已经60多岁了。记者试图通过电话采访这位好心的老人,但是他婉言谢绝了。
在登山的路上,不断看见有人拎着装满水的瓶子下来,有人甚至用担子挑。原来是山上有一口水井,井水清凉可口,附近的市民都愿意到这里来挑水喝。张国华说,这是徐存碎在修路过程中顺手修的一口井。
沿着山路往前走,不到几分钟,就到了这口水井边。该井建在山石之间,由水泥建筑而成,山水流到井里便聚集了起来。井边放了两个水瓢和一些水管,做取水之用;井水前还摆放着两张石凳,供村民和登山者休息。
“原来这里是一个水洼,周边长满了杂草,水底都是枯枝败叶。”张国华说,修建之后流到这里的山水变得很干净。
第三棒:众老板合力继续修路
继续往上走,爬过一个陡坡,记者发现这里地面上的石板崭新。这便是第三段村民自愿出资修建的步道。今年7月份刚刚开始修建,一共铺建1310个石板。
“之前有两个好心人出资修建了两段登山步道,但是村民反映越往上的路越难走,于是我就和村里几个做企业的朋友商量,每人出资四五万元,将修路工程接力下去。”该路段出资人之一八水村村民张如金说,事虽然小,但是方便了村民,心里很高兴。
然而越往上,修路的难度就大。“在山顶上修路,搬运石板就是一个大难题。”负责修建该路段的徐贤盛说,为了方便把石板搬上来,他用卡车把石板运到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然后用驴子搬运。
在该路段旁,还有一个凉亭,走累的登山者可坐在凉亭里乘凉休息。讲起这条登山步道,游客赞不绝口,纷纷感谢那些自愿出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