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历史的见证者
曹村碗窑听香亭
听香亭的正顶八角藻井
听香亭天井

    乡村历史的见证者

    曹村碗窑听香亭

    ■林成植

    瑞安的圣井山石殿因求“兆”闻名遐迩,马屿镇曹村碗窑的听香亭求“兆”却越来越鲜为人知。

    据说,过去这两地的求“兆”都很灵验,只是求“兆”方式的不同而已。圣井以“梦”托“兆”,即求“兆”的人先在许真君神祇前点香许愿,晚上睡在石殿旁的石室,夜里做的“梦”就是你求的“兆”。其中最有传奇色彩的算是张璁张阁老的“挖目钉木”的梦兆了。置在石殿左前侧的石碑上生动地记述了“石室梦记”的具体内容。

    听香亭是听“话”求“兆”,即求“兆”的人先到听香亭后观音阁的观音菩萨前点香跪拜许愿,然后捧祭香坐在听香亭的坐槛上,听亭外经过路人说的话,听到的话即是所求的“兆”。

    据当地一位老人说,过去,一位求子的女人,祭拜之后便在亭槛上坐下,双手捧着香虔诚地等着好“兆”的到来。忽一会,一位挑着落生(花生)的农夫从亭边经过,另一位问:“今年落生怎么样?”那位农夫笑着答:“今年落生好兮好,一株下面生一簇。”好兆、好兆,那位女人很高兴,后来便子孙满堂……

    听香亭,属宋朝建筑,位于碗窑村口,一条通往平阳的古道从它的外侧经过。因修路,其右前角被拆掉,一条柱孤单地撑在水泥路上。该亭结构设计独特,由亭、阁、轩围成四合院式,当中留有天井。

    亭,是其中的主体建筑。歇山式屋顶,高脊、中塑佛像,两旁饰柱耸起如一对点燃的蜡烛。亭面宽五间,深四间,中间石柱,其余为木构架。其中最为精美的是几个棚顶的构造:正中的顶棚是五层八角藻井,全用栱斗,层层挑出,一层一层地箍拢,将八角形的周长逐层缩小。构造复杂,斗栱雕刻精美,可观可赏,透露出宋朝时民间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精湛。两旁间顶棚是狭长形的四层八角藻井,因这两间宽度比中间狭,所以那藻井显得狭长了些。

    观音阁的建筑也很讲究,外廊顶筑船篷轩,外檐三斗二栱托两枋,中间的顶用的是三斗三栱的四方形棚顶,这比起前面听香亭的八角藻井来虽简单了些,却也煞费一番匠心。

    碗窑村,在曹村通往平阳古道的山麓。过去,这听香亭是来往客商的休憩之地。上岭的在这里养养力,下岭的在这里歇歇脚,这亭便成了他们闲聊、传递各种信息的地方和歇脚避雨的场所。这亭筑在村口,又是村里人休闲、聊天的集散地。他们在这里打打牌,聊聊家事,吐吐肚里生气事,继而带着欢乐回家,这在过去单调乏味的乡村生活中不能不说是一帖调味剂。直至现在,这亭里仍聚集着许多人:打牌的,到小店买杂的,到原观音阁买衣裤的,这听香亭还是他们生活中要常去的地方。

    听香亭确有不同于别处路亭的地方,它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乡村历史的载录,又是乡村历史的见证;它是乡村建筑艺术的一个载体,又是农村文化生活的浅释。现在,听香亭大有坍塌之势。要抢救、保护,不能让这座很有文化内涵的古亭湮灭、废圮在流逝的时光中。在文化生活还相对贫瘠的偏远乡村,开发其新的功能,既传承历史文化,又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内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01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议事厅
   第00008版:温州垟
   第00009版:远望角
   第00010版:星光道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曹村碗窑听香亭
戏剧家洪炳文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1 曹村碗窑听香亭
2013-10-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