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2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摘柿子的老母亲

    摘柿子的老母亲

    ■高振千

    同学们相约去摘柿子。轿车七拐八拐穿过湖岭镇街道,直往山上行驶,终于在同学的老家四谷山村口停住。

    行走了一段路程,转了个弯,我们就看到同学的老母亲正拿着摘柿子的工具迎面走来。我们连忙上去帮忙,有竹梯、竹筐、竹竿。竹筐里有塑料筐、塑料篮和尼龙绳;竹竿有两种,一种是顶上开叉的,一种是顶上编个小竹篓的;前者见过也用过,后者可是第一次见识。

    我们一行人在同学老母亲带领下,向她家的柿子树林出发。老母亲说,她家山上有12棵柿子树,摘来的柿子已经卖了五六百元,树上还有很多。

    没几步,就沿着山路上坡,开始一段还有石阶,横着进入山腰时,就只有杂草丛生中的羊肠小道了。不远就看到十几株柿子树,树杈密密麻麻,大多直直向上,叶子和柿子都在树枝顶上。小灯笼似的柿子挂下来,绿里透着黄、黄里透着红,在阳光照耀下,隐伏在树叶间显得斑斑驳驳,圆滚滚煞是可爱。

    大概下面的柿子基本上被摘过,短竹竿根本无法施展功能。一男同事早已架起竹梯,在高高的柿子树上用竹竿开摘,尽管我们借助手臂延长竹竿,可往往还叉不住枝条,只好仰望着凌空枝头的柿子眼馋。

    不知什么时候,那位老母亲不声不响地返回村里,搬来几根长竹竿。这下子,我们可以大显身手了。两位勇敢的女同事,不惧满地的乱草,亲自体验一把摘柿子的滋味。

    这十几株柿子树,就种在上下两层长满杂草的梯田上。见在上层无用武之地,我就利用竹竿跳到下层,找准可以施展身手的柿子树。我拿的是顶上有小小竹篓的竹竿,先让竹篓套住柿子,再用竹篓出头的竹篾别住枝条,使劲地转动竹竿,无论是连枝叶带柿子,还是纯粹一个柿子,都会落在竹篓里,这样的设计真是天才啊。而同事用的那种顶上开叉的竹竿,虽然有时候一个枝条折下来有二三个柿子,可常常失手从高空掉落下来,好好的柿子被摔得四分五裂,不免有点可惜。

    看着红绿黄浑然一体的颜色,摸着光滑质感的外皮,这些柿子叫人爱不释手。大约摘了二三十个,开始感觉有些吃力,伸长高举的手有些酸了,尤其是短时间内持续仰着脖子更是酸痛,还真想不到摘柿子如此又累又苦,平时吃着哪里感觉得到?

    这时候,那位在地上捡柿子的女同事,忽然叫起来:我要拍照片发微博了。回头一瞧,原来她要用手机给同学老母亲拍照。透过小树林的枝枝叶叶,在我的右上方,只见老母亲赤脚威武地站在柿子树杈上,腰间的绿色尼龙绳绑在胸前的树干上起了安全带的作用,塑料篮就挂在她手下的树枝上,身材不高大的她两手握着短竹竿神态自若又娴熟地摘着柿子,塑料篮里的柿子差不多满了。看此景此情,这样的劳作对于她来说显然是司空见惯、小菜一碟,所以对我们的惊讶她却很淡定。她是怎样爬上这离地两人多高树杈上的?如果不是身手灵活、敏捷,肯定上不了树。要知道同学的母亲可是已73岁高龄啊!

    五六百元要卖五六百斤柿子,同学的母亲要摘多少天?要上多少次柿子树?还要挑下山,还要挑出山卖,这中间需花费多少劳力?

    太阳渐渐西沉,柿子树间的光线也渐渐暗淡了,我和同事们都意犹未尽。老母亲的手边塑料篮子里柿子又满了,她在树上用带竹钩的竹竿放下来给我,还精神饱满地叫我们再摘一会儿,多带些柿子回城……

    这位老母亲在柿子树上轻松自如又飒爽的身姿,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百姓事
   第00008版:专 版
   第00010版:财富榜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摘柿子的老母亲
那些70%
旅途收获
我的启蒙老师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12 摘柿子的老母亲 2013-11-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