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收获
■刘海彬
协会组织通讯员到外地采风,通知大家在动车站会合。我早早地如约而至,见到许多一年甚至多年未曾谋面的同行,格外高兴。
“老夏,两年都没见你了,如今在哪高就呀?”我拍着他的肩膀大声地喊道。
此时,有一位熟悉的身影走来,我也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吴老师好!好久不见。”吴老走过来,低声在我耳边说了几句:“有话上车后找你聊聊。”
“是我冒犯吴老吗?”我心里嘀咕着。见吴老提着大包小包上了动车,我忐忑不安地尾随其后上车,希望能早点解开心中的疑惑。
动车终于出发了,吴老来找我。他轻声对我说:“你是不错的小伙子,工作能力强,为人也诚实。我希望你能做得更好,更能体现你的涵养。我觉得刚才你在候车厅与大家打招呼时,说话声音太大了,夸张点形容整个大厅都能听到,公众场合,切莫喧哗。”
这年头,阿谀奉承的比比皆是,善意的提醒却难能可贵,我与吴老非亲非故,交情也并不深厚。我握着他的手说,感激地说:“谢谢您!我一定改!”吴老高兴地连连点头。
吴老又打开大包小包,将带来的甘蔗、饮料分发给大家。大伙都说:“您提得这么辛苦,还是自己吃吧!谢谢您的好意。”吴老却说:“我是特意为你们年轻人准备的,我老头子能吃多少,能够与大家分享,才是我的心愿。”于是,大家啃着甘蔗,听他讲述有关文明与修养的话题。
他与大家聊起有关名片的礼节:告诫我们年轻人,出门必须随身携带名片。名片并不是为显示职务的高低,而在于记住彼此。倘若对方给你名片,自己没有回敬,就有失礼貌。
他不仅现场演示了传递名片的礼节,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一下文明带给彼此的尊重与快乐,而且还给我们现场演奏了萨克斯,让我们感受到旅途的快乐!
我偷偷地打开手机,搜索有关吴老的事迹:十佳助警市民、带着女儿一起捐献器官、60岁开始学英语——此刻,我对这位长者肃然起敬。
采风两天,脑海中除对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石头和寺庙有些模糊记忆外,唯对吴老的教诲、心态与美德记忆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