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漫谈瑞安古桥(一)
纤细秀丽灵巧轻盈的石梁桥

    漫谈瑞安古桥(一)

    纤细秀丽灵巧轻盈的石梁桥

    ■万锡春

    林垟大桥

    瑞安是个多山的地区,石梁桥的材料来源丰足,质地比木料要经久耐用得多,而且石梁桥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所以一直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型,遗留的也比较多。依据石梁桥的结构特征,一般由单跨石梁桥、石梁柱桥、石梁墩桥和石伸臂梁桥四种形式组成。

    单跨石梁桥:灵巧而轻盈

    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单跨石梁桥是瑞安境内留存古桥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桥梁形式,其规模较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将桥板两端固定在用块石垒砌的河堤上便成一座桥梁。一般建在比较狭窄的小河流上,通常桥长在3至6米左右,桥宽在1.5至3米左右,桥面并排铺3至7条长条石板,桥墩用块石垒砌,桥面板两侧大多镌刻桥名和建造年代。

    位于马屿曹村南坛的梅溪桥,是一座重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的单跨石梁桥,桥长4.5米,宽2.6米,桥面由7块花岗岩石板平铺。

    也有桥面石板超出7块的特宽单孔桥,如位于陶山的亭桥,桥面并排铺15条长条石板,宽度达到5.9米。它是瑞安现存桥面宽度最宽的单孔石梁桥。

    瑞安是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如织的水乡,船只是古代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了便于通航,将桥面抬高是桥梁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位于仙降的东岳桥,是一座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1948年重建的单孔石梁桥。桥面高出河堤路面,桥板两端固定在两侧桥台上。桥台由块石垒筑,两侧用块石筑成八字状雁翅泊岸,起到维护桥台和堤岸稳定的作用。桥台至堤岸路面的落坡铺设台阶,方便过桥行人的往来。东岳桥的整体造型显得优美雅致。

    从东岳桥的建筑形式中可以反映出江南桥梁的风格和特色。桥梁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由于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因地制宜,都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风格和特色。如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水域较少,人们运输物资多赖骡马大车或手推板车。因此,北方的桥梁多显得宽坦雄伟。江南一带河道密布,是水网密集的地区,船只是该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因河流水势较平缓,又要便于通航,故桥梁相对较纤细秀丽,显得灵巧轻盈。

    石梁柱桥:最普遍的桥梁建筑形式

    石梁柱桥是瑞安最普遍的桥梁建筑形式,结构较简单,主要由桥面和桥墩组成,桥墩由横截面呈方形的石柱成排状构筑,石柱上再横置帽梁石,帽梁石上并排铺数条石板组成桥面。石梁柱桥可分为二跨、三跨、多跨和漫水桥等形式。

    二跨石梁柱桥

    二跨石梁柱桥是一种不多见的特殊桥型,是在河面宽度和石料的脆性受拉性能差等限制下所采用的一种桥型。

    位于陶山镇均岙村前的一条小河上的西岸桥,是这类桥型中建造年代较早的一座,建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西岸桥,西北、东南走向,为二跨梁式石桥,全长7.1米,宽1.8米,铺石板4条。桥墩高1.82米,一排立三柱,中间一柱用横梁隔断,以固定两边桥柱。桥板东侧题刻“元祐三年十二月日勾当弟子盛谏盛吉祥建造”,“弟子石安石仁会盛谏盛吉祥”等款。西岸桥规模虽不大,但保存较好,基本保持北宋建筑风格,并有二条题记,明确记录了建造时间及建造人的姓名。

    三跨石梁柱桥

    三跨石梁柱桥是瑞安地区使用最普遍的桥型,目前保存数量也最多。桥的长度一般在十余米,以11至12米居多。

    马屿曹村的永胜桥是三跨石梁柱桥中最长的一座,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永胜桥坐落在许南村许岙亭北面,横跨东西流向的梅龙溪,南北走向,连通许南、许北两村,属三孔石梁桥,二组桥墩均用3条花岗石柱,上置帽梁石筑成。全长17.3米、桥面宽2.1米,由5条宽0.42米的花岗岩条石组成,中孔桥板长6米,南、北两孔长5.65米。中孔东侧桥板上刻有“清乾隆四十一年岁次丙申十月初九重建”的题记,确定了永胜桥的建造年代。

    桥的三孔,一般中孔大,两侧孔略小,中孔桥面略高,全桥略成拱形。呈微拱形的桥型既便于通航,又坚固美观。有些建造讲究的桥还在两侧孔桥面上加铺石阶,如位于南滨街道大桥村的林垟大桥,其建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东西横跨,跨度11.6米,桥面阔1.6米,中孔长4.2米,东西两孔均长3.7米,各孔均铺桥板石4条。中间两座桥墩,每缝并竖长方形石柱4根,成排石柱上再横置帽梁石,以承桥面。中孔明显高于两侧孔,离水面约有两米多高,与两侧孔落差较大,在落差较大的两侧桥板石上面,分别铺有石阶七级,这种独特结构形式既便于船只通航,又使过桥的行人方便自如,而灵巧轻盈的整体造型更显示了水乡的那种优美素雅的特色。中孔南北桥板石侧面刻有建造年代和建造人题记“时乙酉崇宁十一月十五日己酉日建”和“吴三十九娘奉答四恩三有造此桥”。

    此桥有确切的建筑年代,保存情况较好,从外貌观察,基本尚保持宋代原建风格,且外观庄丽,造型优美,风格古朴,结构严实。是研究我国和瑞安水乡桥梁建筑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86年被列为瑞安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白岩桥是我市现存的梁式石桥中用材最粗、形式最壮观的一座三孔梁式石桥。白岩桥原称留贤桥、白鹤桥,位于安阳街道白岩桥村,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南北相向,跨架在温瑞塘河末端的丰湖上。总跨度12米,桥面宽2.3米,每孔桥面用4条石板铺成,桥面凿有横纹,以防溜滑。中孔两座桥墩均用3根立方形石柱,上架帽梁石,以承桥面。桥面南北两端有石踏步8级为引桥。

    该桥因后人建房填塞河沿,逐渐侵没桥身,现在跨度仅9.05米,即中孔6.35米,南孔2.70米,北孔已全部堵塞,并抽去桥板,换成踏步。白岩桥虽遭人为破坏较严重,但它是瑞安现存的梁式石桥中用材最粗、形式最壮观的一座,不仅桥的结构保持了宋代建筑风格,而且有确切的纪年题记,具有建筑考古方面的价值和历史意义,1986年被列为瑞安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期,请继续关注“瑞安古桥”,来看看石梁柱桥中的多跨桥和漫水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议事厅
   第00008版:温州垟
   第00009版:远望角
   第00010版:星光道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广告
   第00013版:学周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纤细秀丽灵巧轻盈的石梁桥
六朝霸业成逝水
千古名山犹姓陶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1 纤细秀丽灵巧轻盈的石梁桥 2013-12-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