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1版:要闻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大机制”,瑞安成长的经验

    “十大机制”,瑞安成长的经验

    ■本报特约评论员

    拆迁改造素有“天下第一难”之称,可是瑞安的这个“难”,在具有开拓创新的“十大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强力动能下,在吃苦耐劳特别能战斗的全体干部“蚂蚁啃大象”中,一点一点一件一件地破解了。

    人心齐,泰山移。“百组千干破百难”的集结号,把全市上下的人心凝聚在了一起。这“十大机制”,犹如安放在一个个重点难点堡垒炮眼中的TNT,启动按钮便定向爆破。如4年拆迁未果的“瑞光”项目,新机制实施后,“快马加鞭”开建;原需一年多才走完审批程序的“五洲”项目,新制推动下只用了3个月时间。一系列难题,在从“蜗牛”到“快马”、变“普快”为“高铁”的语境中攻克。

    凡建设工地,都有项目部、项目经理、现场监理等,那是纯施工作业人员。而“十大机制”的出台,如同把市四套班子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换了岗,他们“披甲上阵”,当起了“指挥长”、“项目经理”、“现场监理”。如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陈世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爱忠,分别担任“瑞光”和“五洲”的项目组指挥长;8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也分赴各地,对各项重点工作展开一对一的攻坚战。

    “十大机制”,使“百组千干破百难”行动有了制度保障,加速政府向服务型转变,也是群众路线的一次很好的实践。这么多党政机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都沉到基层去,化身“服务员”,进村入企,了解企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协调拆迁补偿等事宜,征询民意、听取诉求,把一项一项工作做透做细,于是很多“硬骨头”就此被“软化”了。这大大提升并激励了广大干部攻艰克难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也争取到更多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过去打仗、搞社会主义建设,都是领导干部冲在前头,身体力行带领群众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问题、要做的事情,比以往什么时候都复杂艰难得多,因此必须靠开拓创新的制度机制,倾全市之力,紧紧依靠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力,去搬走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去啃掉一批批硬骨头。

    “十大机制”破百难,改革创新促发展,卓有成效,令人欣慰。这是瑞安成长中的宝贵经验,应该光大发扬,在改革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

    编后语:“年终盘点”专栏,今天告一段落。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也是瑞安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日前闭幕的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市两会已经提出了明确目标。全市上下要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大事的勇气,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克难攻坚,为加快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继续努力奋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专 版
   第00007版:广 告
   第00008版:百姓事
加快建设温南瑞北
宜居宜创业城市
创“十大机制” 破系列难题
“十大机制”,瑞安成长的经验
瑞安日报 要闻 00001 “十大机制”,瑞安成长的经验 2014-1-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