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瑞安的山
——《瑞邑山韵》之序
■白一帆
说起瑞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飞云江畔、东海之滨的一座沿海城市。其实,瑞安更多的还是山,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山遍布城市乡间,这是一座典型的浙南山水城市。
如今,不论人们从哪个方向进入瑞安,沿途除村庄、河流、田野、工厂外,更多映入眼帘的还是那些层峦叠嶂、形态各异的山体。它们绵延交错,峰峦一体,翠绿一片。诚然,单从自然景观来说,瑞安的山水无法媲美黄山、泰山、华山等声名盖世的山,就是与邻近的乐清雁荡山、永嘉石桅岩相比,也略显逊色。
但诚如人不可貌相,瑞安的山形态尽管有些平淡,名声也不响亮,可是当我们静心走近它们,细细地去品味就会发现,平凡中蕴藏着不平凡,它们都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有着一段段美好传奇的故事。
最近几天,为了给《瑞邑山韵》写序,我在工作之余匆匆阅读了由孙中存、施巨欢等20位作者撰写的关于解读瑞安的山文章。读着,读着,我有些爱不释手了,仿佛是捧着一幅幅关于山的历史画卷,仿佛是穿越历史时空走进久远的过去,认知领悟这些山的前世今生,感觉自己的心已紧紧地与这些山贴在了一起。
万松山是瑞安人最亲近的山了。不论春夏秋冬,每天清晨天还没亮,晨练的男女老少就潮水般涌上山,林木葱茏,凉风习习,清泉潺潺,长长弯弯的石阶路掩映于绿荫之间,座座凉亭、庙宇是山间不可或缺的风景,秋风起时,红枫如血,桂香阵阵沁人心脾。沿山脉而建的漫步道几乎是人们登山的首选黄金道。据悉,万松山历史悠久,曾出土一批新石器和先秦六朝的陶器、瓷器,当年,郑成功曾率兵屯居在万松山,始于清乾隆年代的“万松书院”是人们读书求知的好去处。
与万松山遥相呼应的城中山还有集云山、隆山、烟墩山、西砚山等。据悉,全市叫上名的山共有400多座。这些山高低大小各不相同,却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过去,有着厚实的文化内涵。正如古人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关于集云山,作者万锡春先生一口气写了7篇文章,读后感触很深,收获不小。可以说,集云山是一座见证世世代代瑞安人的勤劳与智慧的山,也是曾经最早点燃星星之火的红色之山,难怪历代的文人墨客对它情有独钟,写下众多美文好诗,如今读来还是回味无穷。
沿瑞枫公路西行10多公里,环碧波荡漾的桐溪水库的连绵群山中,有一座山叫福泉山,这里风光奇秀,享有天下七十二福地之称。1500多年前梁朝的陶弘景曾潜心在此山中修练,为百姓治病驱害,留下千古美好传说,这方圆几十里地因此被称之为“陶山”,陶公有赞美此山的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在飞云江之南,还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圣井山,也叫许峰山。相传西晋时期人许逊曾在此山中炼丹,造福百姓,被尊称为许仙真君,圣井山因石殿而闻名遐迩,为国家级的文保之地。已有700多年历史的石殿,从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它仍是无懈可击的,瑞安先人们的智慧也由此可见一斑。每年春天,圣井山红杜鹃花开美如仙境,更给圣井山增添了光彩。
瑞安众多名山中,最美的当数桂峰的巾子山了,其又名金鸡山,海拔1320米,为浙南第一高峰,登上巾子山主峰,举目远眺,一览众山小,满眼皆秀色。这里林木苍翠,山峦挺秀,春天山花烂漫,冬天白雪皑皑,四季风景如画,让人流连难返。
“巍巍大罗山,滔滔飞云江”,这几乎是很多文学作品描述古城瑞安不变的话。如今,因行政区域变化,大罗山许多精华之处已划出瑞安版图,可瑞安人对它的感情如旧,没有忘记那高高耸立千姿百态的山岩奇石,没有忘记那历经岁月沧桑的千年茶花,更没有忘记朱自清先生描述的梅雨潭的绿,相信大罗山也会牵挂着它的母亲瑞安的。
瑞安的山很多,也很美。为了让瑞安人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山山水水,激发人们的爱乡热情,市政协文史委邀请有关人士,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精心搜集史料,认真研究,撰写了42篇文章,编成《瑞邑山韵》一书,以我之见,各篇文章史料翔实,文字精彩,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透过这些文字,基本上已做到了把瑞安名山的历史、整体风貌和民间的传说呈现在读者前面,不失为一部很好的乡土教材。我相信,它必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热忱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