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民靠天吃饭要有“硬保险”
■薛建国
今冬,瑞安的特色农产品草莓、瓯柑、甘蔗等不太好卖,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台风“菲特”之害,导致这些农产品品质不高,卖相不好……不少农民真的要“过冬”了(详见本报1月23日4版)。
过去“人定胜天”是一句非常响亮的口号,在特定的年代,发挥过不少正面作用,比如鼓舞士气、提升战斗意识等。在注重科学发展,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今天,人与天不再是你争我斗的关系,而是如何互相依存、科学共融的关系。台风来了,我们挺起胸膛,组成一道人墙进行抵挡行么?不行,那是蛮干,是无谓的牺牲。台风能把房子吹倒,把大树连根拔起,人要懂得避其锋芒。抗台,重点在事前防御和事后抢救及修复等。
其实,农民一直是不相信人能够战胜老天的,否则,一句“靠天吃饭”怎么可能在一代代农民身上流传下来呢?老天好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然是好,没什么话好说的;老天不好时,我们也要努力向好。这个向好,不是任凭高温下的暴晒,不是任凭寒冬里的哆嗦,是积极的防范,是有效的规避,做到在老天不眷顾的日子里,我们不但有得吃而且还要吃得好,变“靠天吃饭”为靠自己吃饭。
这个应该说是可以的。比如,现在气象预测准确率比较高,何不引导农民跟着老天学“变脸”。此谓农业转型也。还有如报道所说,让“菜园子”对接“菜篮子”等。多一个招数,就多一份保险。浙江是自然灾害多发省份,特别是温州沿海地区,每年都要受到台风侵扰,我们必须在台风中学会成长。但这种保险还只是一种“软保险”,但光有“软保险”还是不够,一定还得有“硬保险”,这才能更好保护农民利益,从“靠天吃饭”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这个“硬保险”是指中国发展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中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保险可以使广大农民从容面对天灾人祸,是中国国情的需要。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尤其是种植业和养殖业“靠天吃饭”的高风险和不可预测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风险大、赔付率高,而若想有利可图,则必须提高保费,这又往往会超过农民的承受范围,使得农业保险发展十分艰难。
终结农民靠天吃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可农业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特别是在资金方面的资助,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矛盾如何化解,还得看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