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姆荒时怎样才能心不慌

    保姆荒时怎样才能心不慌

    ■王国荣

    春节“保姆荒”,让必须得保姆来照料老人、孩子的家庭很纠结彷徨——没有保姆的这段日子怎么过(相关报道详见本报1月23日8版、24日5版)?

    回家过年,中国的一大习俗。城里人要过年,农村来城里打工的人恐怕更看重过年,那是家的召唤。否则,就没有汹涌的春运大潮,就不会一票难求。

    春节“保姆荒”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但年照样是要过去的。经历过多次“保姆荒”遭遇的家庭,应该也有些经验、有些应对的办法了。比如报道中讲到的于女士,给保姆半个月团圆假,春节期间“全家总动员,轮流照顾老人”;像市民刘先生,如果请不到钟点工,“我们只能将就着自己先顶上了”。哪怕是“不是办法的办法”,也总归是一个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只是,有些家庭常年请惯了保姆,多多少少有点依赖性,可能对照料老人这样的活变得生疏了、不习惯了,甚至变得不肯尽这个义务了(出钱雇保姆照料老人孩子不是尽义务的全部)。按说,现在上了七八十岁年纪的老人,一般都是多子女,完全可以“全家总动员轮班上”,一天半天的假总是有可能请得出的,再怎么着也得“自己先顶上”。同样道理,孩子才两三岁的上班族夫妻,双方的父母大多都健在或者退休,在此年关“保姆荒”的日子里,也不妨辛苦下给自己的子女当一回“保姆”。当然,因在外地工作无法脱身等情况也是有的,但对城里人来说也许是少数。

    “保姆荒”衍生“过年保姆”,就像近几年来出现的“租友中介”一样,帮剩男剩女度过回家过年的“逼婚”难关。存在总有其合理性,市场经济什么中介都有,“过年保姆”图的就是钱,为了多赚点钱不回家过年,似可理解。要么你就咬咬牙,自己给自己当保姆,等于把请高价保姆的钱花在事假里,免得去家政公司费口舌、遭白眼,免得花了三倍的价还不称心,雇佣双方闹不愉快,甚至发生纠纷与不测。

    说到底,雇主与保姆是劳务关系,雇佣关系,钱在这层关系中起着重要纽带作用,临时性“过年保姆”行情看涨便是一例,为过年给红包一事纠结与犯难也是一例。现实中,亲如家人、能留下来的保姆是不多的。真的“亲如家人”,那你可以把保姆的家人都请到你家里来过年。有这个实力和条件吗?当然,平时打好“亲情牌”是需要的,但这建立在互相尊重、互守合约的基础上。过年给红包,只是表达雇主的一点心意,就当是发年终奖。如果误读了这个“心意”,以至于形成攀比之风,那就真的“无底”了,互相尊重也就失去了基础。

    春节是国人最大的节日,它承载着浓郁的亲情与文化,本该皆大欢喜过大年。可是,年关中很多不尽如人意事,对很多人来说却是“年年难过年年过”。春节“保姆荒”业已存在,要想“保姆荒”时心不慌,很大程度还是要靠自己想方设法去应对它。除了个人利用不多的7天长假,能不能合理利用年休假?当然,如果相关制度或法规能更人性化,给双职工中的一方享受“照料老人孩子假”,像产假、哺乳假,那春节“保姆荒”就不慌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财富榜
   第00008版:专版
   第00010版:在现场
   第00011版:议事厅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新网视
   第00014版:广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解决农民靠天吃饭要有“硬保险”
保姆荒时怎样才能心不慌
图片新闻
“骗”万变 “防”不变
公共场所禁烟 领导带头很重要
好消息——拉法特酒业隆重推出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2 保姆荒时怎样才能心不慌
2014-1-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