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
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高振千
据媒体报道,2月20日清晨,寒意犹存的初春,温州市绣山中学九年级段的700多名师生登上了大罗山蜿蜒曲折的栈道,开始了他们“丈量青春,我行我在”为主题的始业教育之旅。虽然学校给学生们三段路程作选择,但除了一位崴了脚的同学中途退出外,其他同学都在老师及队友的协作下走完了长达8公里的山路全程。
700多名师生浩浩荡荡的队伍,8公里崎岖山路的徒步跋涉,这样紧张、生动、活泼的始业教育,相比于坐在教室里或站在操场上听老师絮絮叨叨的报告,不仅形式和内容上更富有创意,给整日待在学校里的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而且,这样的徒步行走,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向上的能量、青春的脉动,也远比那些空洞的说教具有说服力,是一次货真价实的励志活动。
在当下“校园安全”压倒一切的形势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此大张旗鼓地搞学生户外行走活动的学校业已寥寥无几。几次探路、确定路线、沿路标志、巡查路况、陪伴同行等,无疑将牵扯老师的精力、增加老师的负担,此外,老师还要跟学校领导一起预防事故发生、承受活动潜在风险的压力,无疑比在教室里上几节课沉重多了。但是,如果这种“自讨苦吃”的付出,能让学生接受一次深刻的教育,更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你能说不是非常值得吗?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学生许多都沉湎于教科书、辅导书、习题书之中,唯独缺乏各式各样的行走——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走出自我。无论是迈开双腿的行走,还是开展实践活动的行走;无论是行走时间和空间,还是行走的机会和体验,对如今的学生而言实在太少太少了。这般只重视书面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行走的历练,显然是跛脚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茁壮成长。难怪现在不少学生身体这么羸弱、心理这么脆弱,意志这么薄弱,你能说与缺少各种行走毫无关系吗?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样的行走,都将带给学生无限美好的体验和发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战胜绝望、获取成功,这样从体力到心灵的锻炼过程,可不是书本上、校园内能领会到的。用脚步丈量自己的学生时代,用行走感受自己的存在,行走的美妙不在于路程的长短,而在于沿途中发现更好的自己以及更美的世界;每段旅程中难免有泥泞、有艰辛、有危险,但正是在坎坷中,让人学会了勇敢与坚强。若干年后,求学生涯结束,能让人铭记的,往往是行走的点点滴滴。
春天来了,又是行走的大好时光!